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劳动合同 [返回PC端]

A单元新《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实操应对策 略与有效调岗调薪、裁员解雇及违纪问题

讲师:钟永棣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4100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新劳动合同法培训

【学员对象】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经理/专员及人事行政管理人员、工会干部、法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相关律师等。

课 程 背 景:
2008年起,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工伤保险司法解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或修订,全国各地的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井喷、爆发等现象!近几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二线城市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旧“稳中有涨”“持续递增”,而内地欠发达地区及三五线城市的劳动者维权意识亦逐步增强,维权技能逐步提升!
国家人社部官网显示:2010年度全国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共128.8万件,2011年度为131.5万件,2012年度为140.3万件,2013年度为149.7万件,2014年度为155.9万件,2015年度为172.1万件,2016年度为177.1万件,2017年度为166.5万件,2018年度为182.6万件,2019年度为211.9万件,2020年度为221.8万件。这些案件大部分以用人单位败诉告终!这充分说明,“传统式、粗放式、随便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被完全否定,已经彻底落后,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2020年至今,国家出台了《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商业秘密司法解释》《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等众多政策法规、司法解释。经研究发现,这些新规定对企业的用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亦带来了不少的法律风险!
不可否认,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风险无处不在!广大用人单位很有必要尽快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掌握防范用工风险和化解劳动争议的技能技巧,掌握证明劳动者“不合格、不胜任、严重失职、严重违纪”的实操策略,以迅速构建行之有效的劳动争议风险防范机制,以迅速杜绝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及败诉的概率,以重新树立与持续维护用人单位的管理权威!

课 程 收 益:
1、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2、透彻理解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3、深度培养预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的思维;
4、系统掌握预防和应对法律风险的实战技能及方法工具……

课 程 大 纲:
专题一:劳动关系概述
1、如何判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承揽关系有哪些区别?
3、公对私业务外包中,私人承包者招用的劳动者,与发包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4、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包括哪些群体?
5、非法用工如何理解,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专题二:招聘入职环节
1、如何降低招聘广告中承诺性条款的法律风险?
2、招聘条件中哪些情形构成就业歧视?
3、《求职申请表》《入职登记表》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4、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5、哪些岗位有必要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
6、背景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7、背景调查授权书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8、《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哪些要求?
9、《录用通知书》发还是不发?
10、如何撰写《录用通知书》,法律风险有哪些?
11、入职体检应何时进行,体检费用由哪方承担?
12、入职体检能否要求女职工“验孕”?
13、体检可以检查“乙肝两对半”的岗位有哪些?
14、劳动者无法提交《离职证明》,如何处理?
15、入职手续通常包括哪些,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16、入职前后用人单位应告知劳动者哪些情况,如何保留证据?
17、如何预防劳动者“应聘欺诈”,如何证明劳动者“欺诈”?

专题三:特殊群体与多元化用工
1、是否存在“临时工”,雇用“临时工”执行哪些劳动标准?
2、在校学生实习期间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3、在校学生实习期间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协议,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4、实习协议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5、与应届生签订三方就业协议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6、三方就业协议与实习协议有哪些区别?
7、招用退休人员,如何办理用工手续及预防相关风险?
8、招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没有退休金的人员,如何处理?
9、劳务协议、返聘协议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10、招用在原单位停薪留职、放长假、内退人员,如何办理用工手续?
11、招用非全日制人员法律风险有哪些,如何办理用工手续?
12、使用关联单位派驻的人员,如何操作及预防法律风险?
13、新法下劳务派遣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14、新规定对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提出哪些新要求,如何规避同工同酬风险?
15、劳务派遣合作协议需注意的风险细节有哪些?
16、劳务派遣与业务外包有哪些区别?
17、实施内部承包法律风险有哪些,如何操作?
18、如何管理业务承包方的员工,其法律风险有哪些?
19、如何避免与劳务派遣工或承包方员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20、招用外国人,没有办妥法定用工手续,有哪些法律风险?

专题四:劳动合同订立
1、用人单位自行拟定的劳动合同文本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备案?
2、劳动合同是否合法有效,是以合同名称还是以合同条款来判断?
3、劳动合同的印刷装订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4、劳动合同的盖章签名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5、不交付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6、让劳动者单方签署空白的合同协议文书,日后针对性地补写内容上去,能否规避风险?
7、劳动者借故拖延或拒绝新签、续签劳动合同,如何应对及举证?
8、未新签或未续签劳动合同,需支付多长期限的双倍工资,是否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
9、补签或倒签是否需支付双倍工资?
10、什么时候为*时间,签署劳动合同、用工协议?
11、应否与属于职业经理人的法定代表人签订劳动合同?
12、老板签发的聘书能否视为劳动合同?
13、企业收购兼并时,是否需重签或变更劳动合同,如何操作?
14、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劳动关系,变更劳动合同还是重签劳动合同,如何操作?

专题五:试用期管理
1、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有哪些区别?
2、可否先试用后签合同,可否单独签订试用期协议?
3、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中的“以上”“以下”怎样理解?
4、劳动合同约定“乙方的试用期为3-6个月”是否成立?
5、法律禁止2次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该如何约定?
6、试用期间员工休病假比较长,怎么办?
7、试用期间工资支付法律风险有哪些,如何防控?
8、离职后再次入职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
9、员工主动申请延长试用期,该怎样操作,才降低赔偿风险?
10、试用期满后解雇新员工要不要赔偿,如何控制风险?
11、试用期最后一天解雇新员工,赔偿概率为70%,如何化解?
12、试用期满前几天解雇新员工,赔偿概率为50%,如何化解?
13、试用期间解雇新员工的程序有哪些?
14、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包括哪些,如何取证证明?
15、《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如何书写?
16、出现“经济性裁员”的情况,能否裁掉试用期的新员工?

专题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是铁饭碗,会不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否约定解除、终止条件?
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法解除的条件、理由有哪些?
4、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均需支付两倍的经济补偿?
5、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哪些风险?
6、该签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如何计算,是否存在时效?
7、满10年或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是否应提醒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期间工作累计满10年,能否要求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9、第三签时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履行期间员工能否要求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0、连续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能否单方终止;员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能否拒绝?
11、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由于医疗期、三期等原因续延合同期限导致劳动者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能否拒绝?
12、能否与新员工直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3、是否有必要刻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

专题七:社会保险法
1、用人单位拖欠社保费,有什么法律责任?
2、用人单位不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如何处理?
3、试用期间,是否必须缴纳社会保险?
4、不足额买社保,员工日后能否提出被迫解除及索赔经济补偿?
5、员工放弃参加社保,日后能否提出被迫解除及索赔经济补偿?
6、如果无参保,劳动者因第三方责任产生的医疗费用,能否要求单位报销?
7、用人单位协助辞职员工骗取失业保险金,有什么法律风险?
8、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失业保险,是否应赔偿员工失业保险待遇损失?
9、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怎样理解“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10、由于劳动者提供虚假身份证,导致社保记录错误,该如何处理?
11、支付给不参保人员的每月社保补贴,仲裁与法院如何定性?
12、月底入职,当月需参加社保吗,月初离职,当月需参加社保吗?
13、可否要求员工承担滞纳金、利息?
14、过往的社保问题,是否会被追责?

新劳动合同法培训

上一篇: 采购成本管控与谈判技巧
下一篇: B单元新《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