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学

曾庆学

团队管理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商务礼仪

到底是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态度?

讲师:曾庆学   已加入:3688天   关注:10259   


管理就是要把人管好,要把人管好,就必须懂得人的行为。很多企业在管理员工、激励员工、鞭策员工努力创造绩效的时候,总是强调:态度决定行为,是员工态度不端正,所以行为不积极主动,不能自动自发,不能承担责任,所以没有好的绩效。因此,一味要求和强调员工要自动自发、忠诚敬业、积极主动、团结协作,要有服务意识、更要进取创新等,只有保持这些态度,才会有好的工作成效。当然,这些态度固然重要。但是要员工真正能够保有这样的态度,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搞清楚态度的根源,或者说是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要搞清楚态度与行为关系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态度和什么是行为。

态度和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论题。我们只有了解到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才可能了解态度转变的原因,才可能最终把这些心理学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 
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人的活动当中形成的,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如喜爱某个人,反对某件事等等。态度是可以改变的。注意:“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人在活动(行为)当中形成的。”

什么是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引起的内在心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或者说,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广义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内隐行为是指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只能间接推断的内在心理活动,例如人的记忆、思考、情绪、意志、信仰等都包括在内了。 

我认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就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鸡生蛋,还是蛋孵出鸡”的关系一样,非常复杂。经常有名人、大师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或者: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所以,“态度决定行为”就成为了很多企业的教条,在制定制度和指导、管理、领导员工时,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

我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态度决定行为,那么,这里隐含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在有行为之前,就有了态度,态度形成在先,行为表现在后。但是,态度是怎么产生的呢?态度是天生呢吗?但是根据态度的定位,我们发现,态度不是天生的。既然,态度是天生的,这个假设前提不成立,那么由此推导出来的“态度决定行为”就缺乏正确的基础和前提了,当然就成了无稽之谈了。之所以,大家反复强调、宣传布道,只不过是强权者、管理者、资本家等用来管控员工、工人的武器而已。让下属、员工变“态度决定行为”变成了管理者自己推托责任、保全自己最好的盾牌,而且,我们的员工因为一直受这种教育,蒙在鼓里还不知道为什么。

这可真是很大的认知错误,再举实例来说明,中国人在态度上普遍认识到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害,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的烟民数量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长,每年都有70万人死于吸烟。证据显示:每星期有差不多1万左右的中国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中国每年销售的香烟高达1.6万亿支。而中国人自己就消费世界上1/3的香烟。

再比如有个真实的案例:1923年,山东,一个女人被强盗强抢上山并拜堂成亲(行动),一起生活6年后(行为),家人带官兵解救了她,但她不愿离开那个强盗,理由是一起生活这么久,她爱上了他(态度)。

再比如说,多年来,政府力劝人们使用汽车安全带(态度),却收敛不大,后来制定法律,不系安全带视为违法,并让交警加大了监察力度,人们虽然发发牢骚,但还是系上了安全带(被迫行动)。过了一段时间(行为),交警不再监察,但人们却觉得这项规章制度很好,能确实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态度)。   
再比如:某城市要建立卫生文明城市,禁止居民随地吐痰,骂脏话,横穿马路等,刚开始,大力宣传,要大家作文明市民,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效果甚微,人们还是我行我素。政府没有办法,颁布条令:凡是横穿马路者罚款多少,凡是抓到随地吐痰乱丢赃物者罚款多少等等。三个月过去了,效果非常理想,改变了居民的行为,有过了三个月,随地吐痰等行为明显减少--慢慢的养成了习惯。再后来,又过了半年,政府不再对此类行为罚款了,结果发现,居民的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的现象大大减少--习惯久了,新的态度就形成了,大家都认为,水底吐痰、横穿马路等确实不对,不是一个文民市民的行为,以后一定要自觉遵守!

实践出真知,通过案例,我们得出一个有效的管理原理,即“行为决定态度”。为了更有效的将这个原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去,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一下态度转变的因素,态度形成有2个条件: 经验的积累和整合; 剧烈的、外伤性经验,甚至是仅仅一次的经验,就可以形成*性的态度。 就像我们中国人原来都用肥皂洗头,后来,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教会了我们用洗发水洗头。现在我们不仅养成了用洗发水洗头的习惯,更形成了洗头要用洗发水洗,不能用肥皂洗,否则就不正确的态度。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逻辑推导出一个“行为决定态度的态度改造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就意味着用各种行动/手段/规范使企业员工介入到管理流程中,持之以恒,最终改变企业员工的态度:

行动行为兴趣/欲望态度

运用“行为决定态度的态度改造模式”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员工的态度改变就会经历相应的三个阶段:

1 服从。企业员工或是出于本人的意愿,有意识的去理解管理者的目的而主动服从;或是受到管理者制定的企业群体规范的压力,从而产生被迫的服从行为;

2 同化。企业员工的态度不再是表面的改变,也不是被迫,而是开始自愿地接受管理者的观点、信念、行为或新的信息,这一阶段已经与管理者所要形成的态度相接近,但没有同自已全部态度体系相融合;

3 内化。企业员工的内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已经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的一部分,比较稳固,也不太容易改变。

所以,我们下一个结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就像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同时,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就是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态度行为的关系是:态度源于行为,态度高于行为,态度对行为有指导作用,同时,态度要接受行为的检验,也就是,态度要在行为过程中不断创新。也即:行为决定态度,态度反作用于行为。

因此,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就会有什么样人的行为,管理就是要制定改变人行为的制度,久而久之,随着行为的改变,这种行为根深蒂固,人的态度就改变了,群体态度的改变就形成了文化。好的制度形成好的文化,坏的制度形成坏的文化。一旦形成了文化,要彻底改变,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上一篇: 绝不能忽视的组织执行力
下一篇: 中小型企业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