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12问
现实难点
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好的产品一定是从用户研究中判断需求,然后构思设计并形成有效的推出策略。不过,理论归理论,在具体操作中,依然会有很多困扰:
-研发永远抱怨业务无法准确提供用户的需求,业务则抱怨研发不能开发出能满足客户的产品
-每个部门都说自己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但却总是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感觉就是挟用户以令诸侯
-靠经验和感觉形成判断,自己也不确定是否正确
-管理者对下属提出的产品方案不满意,但无法说清问题在哪里,导致下属或供应商无所适从
这些困扰背后的核心原因是:
1.知道理论但没有可操作的方法论,就无法形成清晰的准确的判断
2.缺乏策略性的全链路思考,只专注解决某个环节的问题,或者由于分工割裂导致难以形成有效协同联动
解决之道:
课程逻辑:1+5+12=13
1= 一个品效合一的全链路研究流程,建立从产品到品牌的链路思维
5= 5个交互设计模块,建立产品的商业洞察及商业想象力
12= 12个激发思考的核心问题和可视化研究工具,使得学习自主有力地发生,使得团队通过交互产生协同文化
13= 1个品效合一的创新人才×1个系统性商业思维的创新团队×1个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协同文化
主要技术方法:该课程及工作坊的学术依据:
1、品效合一链路设计:全球*的整合营销之父唐E舒尔茨的品效合一的整合营销体系化理论支持了支持品效合一全链路设计
2、五大核心设计模块:依据从产品到品牌的生命发展流程设计了五大研究模块:顶层设计+用户设计+产品设计+商业设计+传播设计
3、12个核心问题:提问是最有效的教练技术。学习设计,要始终相信,学习者往往他们手中都有答案,你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信任,有效提问,帮助他们挖掘尚未开发的潜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4、可视化研究工具:依据*玛雅公司LUMA设计思维的可视化沟通理念,每一个提问提供可视化研究工具,使得学员创建交互性实操作业,协同性沟通文化
课程特色
1、可操作可复制的工具模板,可以直接应用在日常
2、全链路的研究流程,交互验证的模块设计,建立策略性的思考能力,
3、通过系列的提问和可视化讨论形式,激发深入思考,提高洞察力和想象力
4、形成对产品或项目研究的共同语言,让团队内或部门之间的协同文化变得可操作
适合人群
1、资浅产品经理:已经在“做产品”的互联网、软件行业的年轻同学,他们的职务是“产品经理”。他们有产品运营执行能力,但欠缺将产品做成品效合一的经典品牌的深度思考与系统性商业化能力;
2、非产品经理的产品经理:已经在“做项目”的传统企业的同学,他们的职务是“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他们拥有垂类专业领域丰富经验,但缺乏“以产品意识增加项目价值”为导向的系统性链路思考能力和商业想象力。
3、创业者及其游击团队:已经拥有一个创新的产品概念,致力于投产为商业化商品的团队,但他们缺乏专业化思考的品效链路工具以及作为一个创新团队的互联网思维的合作能力。
工作坊研讨内容
模块1 顶层设计
1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形成团队共识的商业价值描述,明确“品效”的定位,成为整体研究的基准
模块2 用户设计
2问:我们的用户是谁?
识别和区分我要打动人是谁,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
3问:我们对TA需求的洞见是什么?
用户的需求很多,但背后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方向
模块3 产品设计
4问:新产品应该是什么样?
在众多设想中,哪些才是有价值的想法;理想的新产品的核心功能或逻辑是什么
5问:这个产品的概念是什么?
提炼产品概念有助于统一产品系列的调性,同时也能促进用户识别产品和采取行动
6问:产品可以怎么组合和延展?
产品的组合和延展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是产品经理应有的联想能力
7问:这个产品该如何命名?
好名称能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认知和兴趣
模块4 商业设计
8问:这个产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确定该产品或一个系列中各个产品在整体业务中的盈利定位
9问:这个产品应该如何定价和选择通路?
针对目标人群和产品特点以及盈利模式,规划该产品或一个系列中各个产品的定价和通路
10问:这个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我们的优势是真的优势吗,从理性角度检查产品设计
模块5 传播设计
11问:我们的整体传播方案应该是怎样?
在有限的预算下,应该聚焦到哪几个传播手段
12问:如何把产品概念传播到位?
进行传播设计,吸引目标人群的关注度、引起兴趣或直接购买行为
产品经理12问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