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课程
课程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以完善和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方针。本讲座围绕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分析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模式、政府政策、农产品价格、农业科技等不同视角,以及短期、中长期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全面解读国家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案和政策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农村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特别针对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解读,以国际化的视角、独特的观点,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解析当下,展望未来。精准有效地为政府、银行、企业、投资家等不同金融主体,分析形势、合理决策提供专业化指导和帮助。
课程收益:
讲座围绕三农问题,深入探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现实及发展,紧密结合金融业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开拓经济学思维,分别从结构调整、政策布局、三农问题及金融创新的不同侧面,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全面深入地分析原因及其发展趋势,精准有效地为金融部门、企业、投资家等不同经济主体,分析形势、合理决策提供专业化指导和帮助。
课程大纲/要点:
一、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内容简介: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问题、总结经验,并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中预测未来产业调整的方向,寻求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1.1 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调整
1.2 新常态下的远景目标
1.3 “双碳”目标与产业发展
1.4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1.5 高质量发展下的朝阳产业
案例:房地产市场的未来
二、政策布局: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和中国智慧
内容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确立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特别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凸显出中国制度和政策的强大优势。因此,结合“两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深入理解政策导向,或成为经济各部门“四两拨千斤”的法宝。
2.1 “数读”中国经济
2.2 “十四五”规划解读未来经济
2.3 “两会”的产业政策导向
2.4 政策“红利”与政策风险
2.5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保障
案例:“未富先老”的危与机
三、三农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内容简介: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但体现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是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映。然而,“三农”问题在中国经济不同增长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了解“三农”的实质及变化,才能有效地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中国经济共同富裕的目标。
3.1 “386199” 三农
3.2 农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性
3.3 农村:城镇化与精神家园
3.4 农业:规模报酬递减
3.5 农村金融的现状与问题
案例:中国的“猪周期”
四、金融创新:金融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内容简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加快推广新技术对接乡村经济;另一方面要开拓新思路、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显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实现农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但要扩大和完善金融助推“三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的能力水平,实现农村金融的创新突破。
3.1 三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 农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3.3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3.4 “互联网+”、“智慧+”
3.5 农商行转型发展:传统与创新
案例:日本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