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具整合应用公开课
课程目标:
APQP/FMEA/PPAP/SPC/MSA五大工具能力提升。
参训对象:
质量、技术、生产等相关管理人员及工程师
课程大纲:
|
||||
主题/目标 |
讲师 |
学员 |
||
课程导入 |
问题提出与小组组建 |
自我介绍/分组 |
||
培训目标及要求 |
||||
APQP基础知识 |
质量从哪里来?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APQP的本质 |
||||
APQP的关键问题 |
||||
APQP的成功法则 |
||||
项目开发主流程及关键节点 |
||||
第一阶段:计划与确定项目 |
立项阶段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 |
顾客呼声与内外部输入 |
||
制造可行性评估 |
||||
三大目标、三大初始条件及保证计划 |
||||
三大问题剖析及整合性思考 |
||||
第二阶段:产品设计与开发 |
产品设计的基本问题 |
功能与结构设计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尺寸与公差设计 |
||||
材料与配方设计 |
||||
产品设计要考虑的三个方面 |
DFMEA |
|||
DFA/M |
||||
关键产品特性确定 |
||||
设计评审、验证与确认的策划与实施 |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
|||
开发DVP |
||||
硬件设施的同步考虑 |
(新)设施设备清单 |
|||
(新)工装/检具清单 |
||||
供应商的同步开发 |
从BOM到选点 |
|||
第三阶段:过程设计与开发 |
过程设计:5M的通盘考量 |
layout设计与评估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过程FMEA与过程系统风险 |
过程流程图 |
|||
特殊特性矩阵 |
||||
过程FMEA |
||||
关键控制特性 |
||||
工艺改善计划实施与评估 |
||||
OTS样件与有效生产控制计划 |
||||
制造与检验规范的策划与实施 |
||||
包装标准与物流策划 |
||||
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确认 |
有效生产的策划与实施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如何通过有效生产验证 |
过程能力 |
|||
测量系统 |
||||
生产节拍 |
||||
质量目标 |
||||
设计目标 |
||||
可靠性目标 |
||||
包装规范 |
||||
作业指导书 |
||||
先期策划总结与量产控制计划 |
||||
案例研究4 |
||||
第五阶段: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
初期流动管理与早期遏制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制造过程审核与持续改进 |
普通原因的研究与过程能力提升 |
|||
制造过程审核与流程改进 |
||||
顾客反馈的快速响应 |
||||
课程小结: |
PDCA循环与同步技术的应用 |
|||
内容小结 |
课程回顾 |
|||
回答学员问题及疑点澄清 |
||||
课程应用 |
辅导学员制订培训后的APQP改善计划 |
制订培训后的应用计划 |
||
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
|||
主题/目标 |
讲师 |
学员 |
|
FMEA概述 |
FMEA起源 |
FMEA哲学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FMEA起源及推广 |
|||
FMEA框架 |
FMEA基本格式及其*变化 |
||
DFMEA简介 |
DFMEA应用时机 |
设计开发三种情形对比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案例简析 |
新版DFMEA简要剖析 |
||
新版PFMEA-实施七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产品系列PFMEA+六大评价标准) |
|||
策划和准备 |
定义范围 |
||
Step1- |
5T法与各项准备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Step2- |
结构分析 |
产品系统/结构分析 |
|
产品/过程特性矩阵分析 |
|||
Step3- |
功能分析 |
功能分析常用方法及演练 |
|
建立系列PFMEA基础模型 |
|||
Step4: |
失效模式分析 |
失效模式定义 |
|
失效分析 |
失效模式讨论 |
||
失效后果分析 |
产品失效的外部风险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产品失效的内部风险 |
|||
失效起因分析 |
失效起因分析方法与深度 |
||
现行预防方法 |
常见的问题预防方式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现行探测方式 |
什么是探测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常见的问题探测方式 |
|||
Step5: |
严重度(S)评估 |
新版严重度评分表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风险评估 |
频度(O)评估 |
AIAG/VDA所推荐之频度评分表 |
|
探测度(D)评价 |
新版探测度评分表之深度解析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Step6: |
确定改进顺序 |
如何根据SOD判定风险等级(H,M,L)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优化 |
确定改进方案 |
改进方向探讨 |
|
改进方案确定 |
|||
评估改进效果 |
改进措施落实及效果追踪 |
||
重新评估风险(H,M,L) |
|||
Step7: |
管理支持 |
管理层汇报及沟通、支持 |
|
结果文件化 |
顾客沟通&确认 |
顾客沟通交流及批准(必要时) |
|
结果文件化 |
FMEA与工艺文件之关联 |
||
课程小结 |
内容小结 |
课程回顾及FMEA六大评价标准 |
|
回答学员问题及疑点澄清 |
|||
课程应用 |
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制订培训后的应用 |
|
|||
主题/目标 |
讲师 |
学员 |
|
测量系统与测量误差 |
测量系统 |
测量过程与测量系统 |
讨论/分析公司主要测量仪器所构成的测量系统及常见问题 |
测量系统变差 |
测量过程变差来源 |
||
测量误差的来源 |
|||
测量系统变差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
|||
过程变差剖析 |
|||
案例研究1 |
|||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
测量仪器分辨率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测量系统的位置变差与宽度变差 |
|||
测量系统五性 |
偏倚(Bias) |
||
稳定性(Stability) |
|||
线性(Linearity) |
|||
重复性(Repeatability) |
|||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测量系统分析策划 |
分析时机与前期准备 |
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
|
测量系统分析的两个阶段 |
|||
什么时候需要分析测量系统? |
|||
选用适当方法 |
MSA方法分类与选用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
确定测量系统偏倚的独立样本法 |
偏倚分析指南 |
|
偏倚分析的MINITAB/EXCEL应用 |
|||
偏倚产生的原因分析 |
|||
案例研究2 |
|||
确定测量系统线性 |
线性分析指南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线性分析的MINITAB/EXCEL应用 |
|||
非线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
|||
确定测量系统稳定性 |
稳定性分析指南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稳定性分析的MINITAB/EXCEL应用 |
|||
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
|||
确定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R&R) |
R&R分析指南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R&R分析的MINITAB/EXCEL应用 |
|||
重复性/再现性偏大的原因分析 |
|||
案例研究 |
|||
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 |
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方法 |
交叉表方法指南 |
提问 |
交叉表方法分析的MINITAB/EXCEL应用 |
|||
课程小结 |
内容小结 |
培训内容回顾及案例点评 |
|
回答学员问题及疑点澄清 |
|
|||
主题/目标 |
讲师 |
学员 |
|
基础知识 |
变差及其来源 |
什么是变差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变差之主要来源 |
|||
均方根定律 |
|||
变差与正态分布 |
正态分布之特点与判定方法 |
||
普通原因与特殊原因 |
什么是产生变差的普通原因 |
||
什么是产生变差的特殊原因 |
|||
普通原因与特殊原因之判定方法 |
|||
小组练习:5M与两类原因之关联 |
|||
确定过程控制模式 |
两类过程模式 |
传统制造模式之特点与局限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预防为主的SPC模式 |
|||
SPC改善循环 |
4类过程的识别与转换 |
||
SPC应用循环-AMI |
|||
小组讨论-我们的过程模式及改善方向 |
|||
过程失控判定 |
知识准备 |
基本统计概念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正态分布与控制图 |
|||
控制图:两大类与两阶段 |
|||
常规控制图及其判异 |
常规控制图选用 |
||
常规控制图制作与应用 |
|||
常规控制图判异法则 |
|||
案例研究 |
|||
过程能力分析 |
过程能力分析之常用指标 |
CP/CPK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PP/PPK |
|||
CM/CMK |
|||
过程能力与PPM之换算 |
过程能力与西格玛水平 |
||
过程能力与PPM |
|||
小组练习:CPK计算 |
|||
课程小结 |
内容小结 |
培训内容歌诀化记忆 |
|
回答学员问题及疑点澄清 |
|
|||
主题/目标 |
讲师 |
学员 |
|
PPAP目的和意义 |
a) 关键定义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b) PPAP的目的 |
|||
c) PPAP适用对象 |
|||
d) PPAP流程图 |
|||
PPAP提交的时机及三类情况 |
a) 必须提交 |
||
b) 通知顾客 |
|||
c) 不必自找麻烦 |
|||
小组练习 |
|||
PPAP提交等级及主要内容 |
PPAP提交等级确认-顾客-企业-供应商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PPAP提交内容详解 |
可销售产品的设计记录 |
||
专利权的零部件/详细数据 |
|||
所有其他零部件/详细数据 |
|||
工程变更文件 |
|||
客户工程批准(如果需要) |
|||
设计FMEA |
|||
过程流程图 |
|||
过程FMEA |
|||
控制计划 |
|||
测量系统分析 |
|||
全尺寸测量结果 |
|||
材料、性能试验结果 |
|||
初始过程研究 |
|||
合格实验室文件 |
|||
外观件批准报告(AAR)(如需要) |
|||
生产件样品 |
|||
标准样品 |
|||
检查辅具 |
|||
符合顾客特殊要求的记录 |
|||
零件提交保证书(PSW) |
|||
散装材料检查表 |
|||
案例研究 |
|||
PPAP提交结果及处理 |
a) 完全批准,临时批准,拒收 |
提问及回答老师问题 |
|
b) 完全批准后的实施要点 |
|||
c) 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临时批准 |
|||
d) 临时批准的紧急应对及注意事项 |
|||
e) 批准记录的保存及更新 |
|||
课程小结: |
PPAP与APQP之关联 |
||
内容小结 |
课程回顾 |
||
回答学员问题及疑点澄清 |
讲师介绍:刘老师
国内知名大学工商硕士、6Sigma 黑带、高级培训师、资深顾问。
资质与专业领域:
AIAG Qualified Trainer AIAG认可培训师
(ISO 9001:2015 & IATF 16949:2016标准及第一方/第二方审核员培训、五大工具、CQI-8、CQI-20等)
DNV Qualified Senior Trainer挪威船级社高级讲师
TüV *RD Qualified 2nd Auditor 德国汉德第二方审核员
工作经历:
1、行业经验:20多年;
2、曾在数家跨国公司历任质量经理、制造经理、产品开发经理等职务,在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
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
3、后在某知名咨询公司任生产及质量的项目经理,在企业质量、现场改进方面拥有大量实战经验。
五大工具整合应用公开课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