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安全管理 [返回PC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发布时间:2024-10-16 16:14:08

讲师:杨海军(JSAQ)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278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有限空间作业的培训

课程背景
首先,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有限空间通常狭窄、封闭,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缺氧、高温高湿等危险因素,作业条件较为恶劣,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对这些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或处置不当。
其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如建筑、化工、市政、电力等。各类企业在生产、检修、维护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有限空间作业的情况。
再者,过去发生过不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导致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这些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员工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而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
同时,员工自身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进行作业前的准备、检测、防护,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后,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减少因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课程收益
1、对作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能够更加谨慎和警惕地对待有限空间作业,降低因疏忽导致事故的风险。掌握专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风险识别、防护措施使用、应急处置方法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违规操作或缺乏安全知识而可能面临的职业伤害,保障自身身体健康。
2、对企业:有效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概率,避免因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等损失。确保企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因安全违规带来的法律责任和罚款。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
3、对社会:降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稳定。减少因事故引发的社会资源消耗,如医疗资源、救援资源等。树立良好的行业安全形象,促进整个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

课程对象:
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一线人员

课程形式:
课堂讲解+视频教学+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现场模拟+实践操作+小组讨论

课程内容
培训前破冰活动(5-15分钟)
1、打破陌生人的僵局
2、加强沟通与协作能力
3、建设团队文化
4、实现目标的同时更有趣

一、有限空间的定义与识别
1、详细讲解有限空间的特点和常见类型。
2、如何准确识别工作场所中的有限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1、分析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爆炸等风险。
2、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作业的影响。
小组互动,共同讨论关键问题
1、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2、评价和诊断能力
3、培养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

三、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1、介绍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法律法规要求。
2、解读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

四、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包括人员安排、作业步骤等。
2、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气体检测、安全条件评估。
3、准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物资。

五、安全防护措施
1、正确选择和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通风换气的方法和要求。

六、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要点
1、人员进入和退出有限空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2、作业中的监护要求和沟通方式。
3、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气体浓度变化等。
小组互动,共同讨论关键问题

七、应急救援措施
1、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包括救援队伍的组织。
2、不同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方法和流程,如人员中毒、窒息等。
3、急救知识的培训,如心肺复苏等操作。

八、事故案例分析
1、通过实际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深入剖析原因和教训。
2、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意识。

九、安全管理体系
1、如何建立和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2、安全责任的明确与落实。

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锦囊妙计
1、安全文化的导入、氛围创造
2、优秀班组安全管理之“白国周”管理法
3、优秀班组安全管理“KYT”
4、优秀班组安全管理之“指差呼称”
小组互动,共同讨论关键问题
2、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2、评价和诊断能力
3、培养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
小结
①总结本节课内容、小组学员代表发言、PK
②老师带领大家最后总结
③结束。

有限空间作业的培训

上一篇: 《拒绝内耗,告别EMO——当好职场“不粘锅”,情绪压
下一篇: 石化储罐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