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PPP培训内容涵盖多方面知识与实践要点
发布时间:2024-12-30 10:02:42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106
一、PPP模式的基础概念与内涵
PPP(Public - Private -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的伙伴式合作关系。其核心概念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伙伴关系,公私双方有着共同目标,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政府追求公共福利。例如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企业负责建设运营获取回报,政府确保公共服务质量。其次是利益共享,政府不是单纯追求利润分红,会控制企业高额利润,让企业有稳定投资回报的同时实现社会成果共享。最后是风险分担,双方考虑最优应对、*分担风险,使整体风险最小化,这种模式比双方各自追求风险最小化更能化解公共产品领域风险。
二、PPP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 政策体系方面
- 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相关政策,如《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为PPP项目的规范实施提供了依据,培训中会深入解读政策导向,明确在新机制下项目该如何开展。
- 政策与法律体系的要点包括对PPP模式的定义在政策法规中的体现,以及不同政策文件之间的关联性等。
- 法规应用方面
- 在项目实施中,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例如,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公平竞争。这涉及到对政府采购要求、企业投标策略等相关法规的遵守。
三、PPP项目识别与筛选
- 识别要点
- 明确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对于节能环保类项目,要识别其特点,像这类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要分析项目的发起是否符合要求,例如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等。
- 考虑项目的收益来源,不同类型的项目收益来源有别。有的项目依靠使用者付费,如高速公路收费项目;有的项目需要政府付费,如一些公共卫生设施项目;还有的是使用者付费和政府付费相结合的模式。
- 筛选标准
- 进行物有所值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物有所值论证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因素;定量评价要构建基本框架和步骤,制定公共部门比较值、影子报价等。
-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则是评估政府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能力,确保项目不会给地方财政带来过大压力。
四、PPP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 项目的整体规划
- 确定项目的实施模式,如建设 - 运营 - 移交(BOT)、转让 - 运营 - 移交(TOT)等不同模式的选择要根据项目的性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需求等来确定。
- 规划项目的建设方法和收益来源,对于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要设计不同的操作模式。例如,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要考虑建设规模、处理技术等对收益的影响;改造项目要考虑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 风险分配方案
- 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承担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可能更多由政府承担部分责任,而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风险、运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等更多由社会资本承担。
- 风险评估也是重要环节,要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的大小、发生概率等进行评估,以便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五、PPP项目合同设计
- 合同模块与核心条款
- 设计PPP项目合同的各个模块,包括项目的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项目的交付标准等。核心条款如项目的价格调整机制,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市场变化等因素对项目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 合同中要明确项目的运营监管方式,政府如何对项目的运营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监管,同时也要规定社会资本的运营维护责任和运营(维护)时间。
- 合同体系构成与注意事项
- 构建完整的合同体系,除了主合同外,可能还包括一系列的附属合同,如融资合同、工程建设合同等。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注意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避免合同漏洞带来的风险。
六、PPP项目运营管理相关内容
- 项目运营的监管
- 政府部门需要对项目运营进行监管,确保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公共服务。监管方式包括定期检查、绩效评估等。例如,对公共交通PPP项目,要考核车辆的准点率、服务质量等指标。
- 确定合理的后期维护方式、方法及运营(维护)时间。对于基础设施类项目,如桥梁、道路等,要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保障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 通过对具体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如奉化市剡江(畸山至萧王庙)及支流河道治理工程PPP项目等。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穿插学员提问,加深对项目运营管理的理解。
- 总结不同类型项目运营管理的经验教训,找出项目运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在未来的项目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