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运营模式分类
根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企业运营模式可作如下分类:
1. 生产代工型。此类企业作为产业链中下游的供应商,依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加工,并在市场上以其他企业的品牌进行销售。
2. 设计+销售型。此类企业不涉生产领域,专注于设计和销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出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寻找相应的生产代工。这类型企业需要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和销售能力,并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3. 综合型。结合生产与销售,或者结合设计、生产、销售等多种业务。这种企业具备一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4. 信息服务型。这类企业以咨询公司为代表,不涉及制造活动,但与制造业有密切联系。
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运营模式也可分为单一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
二、单一化经营模式
单一化经营,也称为专业化经营,指的是企业仅在一个产品领域进行设计、生产或销售,业务范围相对单一。
三、多元化经营模式
多元化经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集中化多元经营、横向多元化经营和混合多元化经营。这种模式的企业在多个领域展开业务,以寻求更广泛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
三、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1. 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垂直性,有利于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和避免各行其是,但管理效果受组织领导水平制约,不便于分权管理。
2. 法律方法:具有规范性和严肃性,用于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和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可能缺少灵活性和弹性。
3. 经济方法:根据客观规律,调节各方面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这种方法便于分权,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4. 教育方法:对被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发其思想觉悟,长期坚持才能产生显著效果,但没有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的强制性,也没有经济方法的诱导力。
四、管理的任务与意义
管理的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以现有资源实现*目标。管理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改善工作,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五、企业管理方式探讨
1. 情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创业阶段有积极意义,但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后,这种模式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因为过度的亲情化可能转化为内耗功能,影响企业的发展。
2. 友情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初创阶段可以发挥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增长,友情的因素可能会淡化,如不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企业衰落。
3. 温情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团队的温情和和谐,但在企业面临实际的管理和运营挑战时可能不够高效和有力。
这种管理哲学主张管理应更多地激发人性的内在动力,唯有如此,企业方可蓬勃发展。注重企业中的情感交流是对的,但切不可将情感作为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情感与管理原则分属不同领域,过分强调情感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失控乃至破产。有人偏好在企业管理中强调温情与良知,认为管理者若能体贴员工需求,员工便会积极回报,即勤奋工作,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这种温情管理模式实质上是以情感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内部管理关系。在涉及经济利益时,“良心”往往难以界定清晰。从经济学角度看,“良心”实为一种化的、以人情味为表现形式的规范化经济利益回报方式。若泛泛空谈良心、人性,而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讲互利共赢,实际上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运营不善。管理并非单纯讲人情,更重要的是明确利益关系。有些人天生倾向于温情式管理,面对利益界定往往心慈手软,但在企业管理中,利益界定必须明确且严格,不容情感干扰。只有那些在利益关系面前坚定、能坚决执行利益界定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例如,面对下岗员工的泪水,若管理者过于心软,无原则地恢复其工作岗位,这样的人难以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随机化管理在现实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民营企业的独裁式管理。创业者拥有*话语权,可随时更改规章制度,其意志即原则和规则,导致管理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另一种形式则是国有企业中的过度行政干预,机构可任意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使企业管理极为随意。这两种形式都体现了随机化管理的特点,前者多见于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后者则反映了国有企业体制中对企业的过度干预。许多民营企业的衰败正是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因为创业者的错误决策无法被有效纠正,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制度化管理模式则是按照一定的既定规则进行企业管理。这些规则必须是大家认可的、具有契约性的,并且责权利需对称。未来的企业管理应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借鉴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因为纯粹的制度化管理过于刻板,适当融入人情、友情、温情确实有益。有时也可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处理,以“淡化”规则。被管理者是人,具有思维和能动性,因此完全依赖制度化管理并不明智。综合多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形成一种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已成为中国近十几年在企业管理模式选择方面的共识。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