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培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经费紧张、自上而下忽视培训价值、培训人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是常见问题。其中,保障业务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招聘和绩效考核工作也因此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却常被忽视。
实际上,企业内不同阶层对培训价值的期望存在差异性。老板和股东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心态,同时希望企业文化和管理氛围更加积极和谐以挽留人才。管理阶层则更关注团队效率和目标实现的能力,他们期望培训能帮助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工作熟练度和工作效率。对于基层员工来说,他们希望能通过培训掌握更多技能,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为满足不同阶层的培训需求,需要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培训体系。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很难实现这一全面满足的需求。实际上,企业的培训需求往往由具有决策权的阶层主导,如企业所有者阶层。培训工作需要根据老板的需求和期望来开展。
中小企业的培训内容根据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岗位职责与专业技能、企业介绍与企业文化、职业意识与职业心态、员工职业发展所需技能。所有者阶层更看重前两类培训内容,而管理阶层则更关注后两类。员工则期望通过培训获得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机会。
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中小企业需要结合实际资源情况来开展。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选择适合的培训形式至关重要。对于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采用讲师讲授、导师指导、观看光盘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而对于企业介绍、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培训,则需要采用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方式,如主题论坛、案例诠释和分组竞赛等。对于提升职业意识、端正职业心态和开拓职业思维的内容,团队特训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培训工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实施,结合企业特点、资源和员工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价值,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团队特训的策划阶段,企业需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需求来源,以此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游戏和引导步骤。情景讨论作为每一环节活动后的环节,由管理层成员主持,可以巩固管理者在团队中的领导地位。小组竞赛则能够加速员工对职业行为的认同和养成,特别是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谐友爱等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当老板以助教或队员的形式参与拓展训练时,往往会产生超出预期的效果。
在团队特训达到高级境界时,真情与实感的交融、思想与现实的碰撞、人生际遇的回顾以及愉悦生活的体验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导入任何企业所需的培训内容,都会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员工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属于更高阶的知识培训和能力锻炼,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尽管师资和费用更加紧缺,但仍然有一些解决办法。
一种选择是让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讲师或导师。这类人群的工作量已经接近饱和,再抽出时间进行非紧急工作会有难度。并且这类培训未必能得到所有者阶层和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可能会费力不讨好。设定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配套的知识与能力标准,引导员工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成为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培训工作的主要途径。
那么,企业培训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他们应当促进各方为员工设置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这些目标越明确,员工越有动力去学习。培训人员还需要促进员工上级关注员工成长,因为员工没有追求就没有工作激情,而想发展的员工必然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培训人员应通过各种形式塑造企业的学习氛围,如推行培训奖励政策、定期分享活动、员工成长沟通等低成本措施来鼓励员工自学。
关于培训工作的支持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培训安排与工作时间冲突。为此,需要灵活安排培训时间,考虑员工的非繁忙工作时间进行上班时间的培训,或在下班时间进行培训并准备必要的干粮和饮水。要避免培训方法单调,尝试让培训活动多姿多彩,吸引员工参与。对于讲授式培训,要确保培训内容精简得当、讲师质量高,以获取员工的支持。
关于培训与绩效考核的结合,并非简单地在经理、员工的KPI中添加“培训通过率”等指标。有效的结合方式应是:培训内容符合岗位职责和绩效指标要求,能有效帮助员工达成绩效目标和胜任岗位要求。这样,培训对员工来说才有用,他们才会积极参与。
企业管理提升的方法包括:制定合理的流程设计,解决管理要素闲置浪费的问题;通过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决策能力和完善评估系统;加强职业化建设,推动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内部有效沟通,避免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队伍。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需要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为了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会针对性地为他们安排特殊的工作培养和训练。通过岗位轮换,管理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部门的运作机制,进而拓宽视野和认知;通过代理更高职位的职责,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培养更高的思考层次和战略眼光;再借助处理特殊任务的实践,管理人员能够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这些都是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外部培训方面
企业会选派管理人员参加教育机构的长期课程和培训,以系统化地提升他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在于其系统性和规范性,尤其有助于管理人员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
(3)内部专题培训
企业还会组织短期、针对性强的内部培训,旨在提升管理人员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这类培训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内容精炼且实用,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通常,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会亲自授课,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
(4)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
虽然企业提供的培训对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但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仍然需要管理人员的自我努力和持续学习。管理人员需要在道德和业务两个方面不断自我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