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转型
在今年两会上,*总理首次正式提出,要把“互联网+”列为中国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的战略。从此,“互联网+”这个词在中国自上而下引起了极大关注。凡行业会议、报告演讲、总结计划、商务交流,言必称“互联网+”。从前两年很多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型的实践来看,转型升级已经是大势所向。现在,俨然已不是要不要“互联网+”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互联网+”战略转型的问题。传统企业不转型是等死,但“瞎转型”是找死。
小米公司雷军曾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现在很多企业把互联网思维仅仅当作工具和手段,这是在战术层面的“东施效颦”,而非战略层面的深谋远虑。用互联网思维武装大脑,转变行为才是出路。大部分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时,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因此,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必须从“工具”上升到“思想”与“体系”,企业战略、品牌、营销、产品开发乃至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架构都需要“互联网化”重构。笔者认为,企业转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被迫转型。当问题越积越多,已经不能用常规方法解决时,企业不得不转型。这种方式成本很大,也很痛苦,但不动“手术”企业就无法走出困境。第二种是预见式转型。这要求企业领导人有超强的战略洞察能力,并主动进行转型。比如IBM就是在PC业务开始走下坡路时,将其高价卖给了联想,IBM由此提前完成转型。但这种具有超前眼光的企业家在全世界都是凤毛麟角。
当然,传统企业能成功向互联网转型绝非易事,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为此,笔者稍作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转型误区一:互联网=成功学
第一,开通微信、微博不等于网络营销,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梳理整个营销体系。第二,转型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生意搬到互联网上。在网上销售产品只是增加了一个渠道,不代表已经成功向互联网转型。一般而言,在线下卖不好的产品在网上更卖不好。
转型误区二:互联网=炒作概念
如果产品、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没有任何改变,没有提升消费者的交互体验,仅仅只是炒作几个热门概念,那么企业将彻底丧失互联网转型的机会。要想真正实现转型,老板首先要改变思想,先“革自己的命”,看看有多少利润是依靠信息不对称而获得的,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转型误区三:互联网=快速致富的秘籍
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互联网思维,无非是看中其投入小、见效快、风险低的好处。在这样的认知理念下,往往只能得出一个赚快钱的结论。赚快钱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病态,与投机相差无几。反观当前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淘宝、QQ当年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到后来才慢慢建立起了赢利模式。互联网新贵京东、途牛甚至到目前都是亏损状态,外行根本看不懂。其实他们运作的是一种模式,即先圈用户,再变现。就如小米,不仅仅是卖手机,更重要的是谋求建立属于自己的社群经济圈。
总而言之,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商业时代的主旋律,“互联网+”则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深刻理解“用户至上”的理念,注重用户体验,避免转型中的常见误区,借助互联网重构企业战略和组织架构,传统邵商企业或可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