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注塑成形技术课程
培训对象:
注塑经理、注塑主管、注塑工程师、注塑领班、调机技术员、上下模技工、IE工程师、IE技术员、品质管理人员、工模设计/制作人员等。
课程目的: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什么?适合哪些人学习?
1、本课程可让学员掌握科学调机方法,找到稳定工艺:温度、时间、压力、位置、速度。
2、让您运用科学的调机方法,设定可验证的*条件,让所有的技术员设定一致的成形条件。
3、让您沉淀注塑技术、提升模具设计/制作水平。
4、可让您提升产量,减少浪材料、机时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本课程适合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注塑相关人员学习,掌握注塑行业规范的调机方法,具备独立解决注塑技术问题
课程内容:
科学注塑成型技术的基本理论
科学注塑的基础及现实意义
第一章、成形设备与科学注塑之关联
倒锥形喷嘴开口
射嘴与唧嘴的配合标准
射嘴与电热的配合
通用螺杆的加料段、压缩段、计量段
螺杆的不同型式
通用三段螺杆和长径比
螺杆压缩比的选择
不同塑料的螺杆压缩比
通用三段螺杆结构、尺寸
根椐材料品种选择合理的螺杆扭矩
滑套式止逆环工作原理
塑化过程(止逆环打开)
注射过程(止逆环关闭)
保压过程(止逆环关闭)
螺杆、止逆环三件套未维护的后果
塑料塑化详细过程
塑料在料筒中的熔化状况
问题一: 塑化不完全(即熔体中存在未完全熔化的固体颗粒)
屏障型、混炼型螺杆的作用
问题二: 材料降解
评价原则一: 正确的料筒使用容积
评价原则二: 材料在料筒内停留时间
增强比IR
螺杆头压力和液压缸压力的换算
液压注塑机与电动注塑机的优缺点比较
高速电动注塑机*射速/*射压
全电动注塑机整体优势
全电动注塑机节能优势
全电动注塑机劣势
全电动注塑机最适于注塑的范围
材料对射出压力及锁模力的影响
制品投影面积与锁模力的确定
影响锁模力的相关因素
制品投影面积与锁模力的确定
案例:新模才生产了1000多模,坍塌0、20mm
经常压坏模具的原因及对策
模具低压保护与高压锁模设定方法
低压锁模手顺
第二章、成形材料与科学注塑的关联
注塑成形前需了解的塑料性能
塑料的物理性能
常用塑料的温度设定
常用塑料的黏流温度
常用结晶塑料的熔点
塑料的黏度
螺杆转速对热敏性材料影响
螺杆转速对剪敏性材料影响
温度对部份塑料黏度的影响
压力对塑料熔体黏度的影响
剪切速率对塑料熔体黏度的敏感度
常用塑料改进流动性的方式
塑料的加工区与分解区
非结晶性材料 VS、半结晶性材料
塑料的PVT特性
非结晶性材料的PVT特性
半结晶性材料的PVT特性
非结晶料与结晶料的热转化温及加工温度范围
结晶料与非结晶料的料筒温度分布
常用的结晶塑料
非结晶料与结晶料的加工差异
塑料的取向效应
第三章、如何设定科学稳定的工艺参数
成形工艺标准化
标准的成形工艺卡
成型五要素的设定顺序
成形条件设定
设定成形条件5大要素的目的
设定成形条件5大要素的见效性
成形条件5大要素(位置)
成形条件5大要素(速度)
成形条件5大要素(压力)
成形条件5大要素(时间)
成形条件5大要素(温度)
最稳定条件的设定方法-温度
材料温度的设定方法
材料热量来源
加热筒的温度设定
加热筒温度设定的思路
机筒各区温度设定
机筒压缩部入口温度设定
温度验证方法
最稳定条件的设定方法-熔胶塑化:
制品重量与理论射胶量的换算关系
计量值设定方法1
计量值设定方法2
计量值设定手顺
熔胶设定标准
塑化实绩值之要点
塑化条件的设定不良时
背压的作用与调节
塑化程序的设定标准1
塑化程序的设定标准2
塑化程序的设定标准3
最稳定条件的设定方法-冷却时间
材料对冷却时间的影响
常用塑料的热变形温度/模温/成形温度/热传导系数
怎样确定最合适的冷却时间
冷却时间的自动计算方法
第四章、最稳定条件的设定方法(速度)
不同品牌机台对注射速度的三种表示方式
注射速度高低的不同作用
充填时间、射出速度对凝固层的影响
什么情况下需要高速注射
注射压力的定义和作用
压力与速度的关系
设定射出压力足够,可以保证速度
设定射出压力不足,不能保证速度
从压力波形看注射压力设置是否正确
多级充填原理
科学注塑的分段理论
型腔压力和模塑产品特性:注射阶段
型腔压力和模塑产品特性:压缩阶段
型腔压力和模塑产品特性:保压阶段
多级速度控制方法
设定分级注射参数的原则
多级注射速度的标准模式
多级注射应用举例
注射末端速度v4降低的作用
壁厚处速度v2降低的作用
通过浇口处速度v2降低的作用
流道填充速度v1降低的作用
注射过程披锋时速度设定的对策
注塑条件欠注法
使用欠注法的填充工程设定程序示例
射出、保压工程图解
料筒与成型品中熔体的对应关系
五级射胶图解、意义及作用
如何找准射胶位置
多级速度控制的作用与设定方法
射胶位置是否正确
多级速度控制的作用
熔胶量/残量和抽胶的*设定方法
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对策
注塑速度控制的基本方法1
注塑速度控制的基本方法2
流痕、喷射纹的发生原因
喷射纹的形成过程
成形外观不良与速度关联图解
注塑速度控制与外观不良发生区域
第五章、保压切换与多级保压
保压的作用
为何1速1压1保压是最稳定的成形条件?
保压位置切换标准
保压切换过早、保压速度过低
保压压力设定:由高至低
从压力波形看转压是否正确
保压切换方法
V-P切换模式1:压力
V-P切换模式2:位置
V-P切换模式3:时间
V-P切换模式4:外部
保压切换方法说明
V-P切换的效果示例(位置切换和油压切换比较)
多级保压设定的基本方法:一般产品设定
多级保压设定的基本方法:容易生产披锋的产品设定,使表皮层快速固化
多段保压应用示例
四段保压的应用
保压设定的基本方法1-薄壁产品
保压设定的基本方法2:限制螺杆前进的速度
计量延迟设定的方法及作用
注塑保压设定的基本方法3:瞬速模式
第六章、稳定注塑条件的确认与验证
科学试模的准备工作
设备、工具的确认
初始条件设定
锁模力优化测试
熔料黏度与注射速度的关系
不同注射速度下分子在流动方向上的取向
HDPE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
有效黏度曲线测试
黏度曲线测试实操示例
黏度曲线不准确的特殊情形
多型腔充填平衡测试
充填不平衡的原因
型腔压力损失测试
型腔中压力降为75MPa 时模塑件壁厚
工艺窗口测试
非结晶料的工艺窗口测试流程
结晶料的工艺窗口测试
浇口冻结时间测试
补缩和保压阶段应加以区分的场景
浇口冻结时间测试实操示例
冷却时间及周期优化测试
注塑工艺DOE测试
三因子注塑工艺DOE测试
注塑条件监控确认
注塑机监测设定方法
从监测数值看成形是否稳定
从监测数值看成形是否稳定(人工取件)
监控功能~从监控数据可读取情报的代表
监控功能~监控项目与管理基准值(标准值)
注塑机监测及其作用1~8
人机对话-正常波形
人机对话-波形图
波形图-成形是否稳定的证据
人机对话-波形图的作用总结
波形改善应用案例
改善事例:
周期差异分析改善
模具内部件保养
针点式浇口过长改善
第七章、充填平衡优化
模具设计的顺序
壁厚不均的危害
壁厚设计
掏空设计
设计与真空泡、缩水的关系
加强筋厚度与内圆角半径的影响
加强筋的设计
型腔排列的要求及其作用
充填平衡改善(案例1)
充填平衡改善(案例2)
分析结果比较
充填平衡改善(案例3)
采用对称性型腔排列,仍然存在流动不平衡现象的原因
各种流动不平衡的场合
不同射速充填的流动不平衡
流动不平衡的形成过程
射出現象の可視化
原始设计之流动波前图
流道截面的温度分布
流道翻转技术(设计变更)
熔体旋转技术对流道截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型腔内部不平衡
如何让每一模穴内部也平衡
单一模穴流动不平衡解决方案
熔体翻转技术的应用
熔体翻转技术改善案例
实际案例:通过降低射速改善充填不平衡
自然平衡之流道配置法实例
第八章、浇注系统优化
浇注系统的设计顺序
流道的十大问题检讨
浇口十大问题检讨
典型的浇注系统
浇口数量的确定
不同方向的熔体流对内应力的影响
不同的进浇方式对内应力的影响
熔胶波前推进
浇口不当导致的迟滞效应
迟滞效应
浇口设计改善迟滞效应
浇口设计改善迟滞效应(案例)
浇口设计改善
浇口设计以改善喷射纹
重叠型浇口以避免喷射纹
重叠型浇口设计标准
凸片式或扇形浇口以避免喷射纹
扇形浇口以避免喷射纹
扇形浇口设计标准
使用适当的浇口形状以避免喷射纹
多浇口设计
矩形边缘浇口设计标准
凸耳浇口设计标准
针点浇口设计标准
潜伏式浇口设计标准
更改浇口位置以重新定位熔接线
熔接线冷料井
冷料井设计标准
第九章、排气系统优化
积风与排气设计标准
排气相关问题
模具的各种排气方式
流道排气标准
分模面排气标准
顶出销或心型销排气标准
注塑模具气流与排气入气系统
气流在注塑、开模及顶出时的作用
传统模具的各种排气方式
排气不良造成的后果
注塑模具的排气分析
注塑模具的进气过程
进气不良造成的后果
有效的专利排气技术-模仁全周排入气系统
*模具镶件式排入气系统
滑块排入气
排入气式顶针(专利技术)
唧嘴排入气解决方案(专利技术)
第十章、冷却系统优化
冷却却系统的概念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
冷却设计8原则
薄壳产品的冷却设计要求
典型的冷却系统
模具的冷却管路
模具的冷却孔道
喷泉管与隔水片
中间时间变化导致产品尺寸的微小变化
几种特殊材料的干燥要求
干燥时间与塑料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使用蒸汽辅助成形
如何对模具进行有效冷却
模具温度设定的参考
模温调节的重要性
温度调节方法及其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如何合理设置模温
水温机与油温机的区别
冷却水道设计的关键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水位计(监控水压、水流量)
层流与紊流
冷却水流量监测
加强浇口处的冷却
优化模具运水连接(案例)
如何测量模温
第十一章、模具“三流”优化改善案例
产品问题点描述
模具原因分析
模流分析结果
改善方法
改善效果
效果验证
科学注塑成形技术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