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一、宏观经济运行与产业拓展方向
1、GDP的形势和分析
1、导致GDP增速持续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效率因素
资产因素
租金因素
要素因素
2、宏观经济运行上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产出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双降”
预计全年的走势是“L”型
3、“双降”下的策略:
分布式生产+产融一体化模式
2、消费
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2558亿元,增长7.8%。
2019年全年,餐饮收入3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商品零售268621亿元,增长10.6%。
2019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4亿元,增长31.6%;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增长42.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40.8%、21.4%和36.0%。
关注一:商业地产的风险持续累加。
2019年商业地产销售额增长-0.7%,而销售面积增长1.9%。单价下跌2.6%。
商业地产的待售面积达到14664万平米(销售面积只有9295万平米),增速为24.6%,销售周期为20个月。新开工面积为22530万平米。
关注二:个性化、多样化消费
与家庭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相联系。中国三口之家的年可支配收入为10500美元左右,恩格尔系数为30.6%,家庭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15%(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率为80%左右,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左右)
与市场的资源配置手段、组织手段、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相关。
渠道面临创新,但渠道更为重要。
关注三:以供给创新来引致消费
政策的立足点是供给创新
供给要以引领和满足消费(潜在)需求为目标
创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市场组织模式
关注四:服务消费的特点和市场拓展
3、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采矿业投资12971亿元,下降8.8%,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80365亿元,增长8.1%,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6621亿元,增长16.6%,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192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8084亿元,增长5.5%,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7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5.6%;国内贷款下降5.8%;自筹资金增长9.5%;利用外资下降29.6%;其他资金增长10.1%。
关注一:去产能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去产能化的具体措施:加速折旧、国际产能合作、依法破产(僵尸企业)、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影响:资产加速减记,企业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资产收益水平明显下降。
做法:新融资渠道;非同步性;资产收益和经营收益的融合模式
关注二:如何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资本的边际产出要大于等于资本的租用成本
关注三:201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
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高速铁路、大中型水利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路集疏运体系。
注意资本形成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进度安排。
4、进出口、FDI和走出去
从贸易方式上来看,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比较大,去年加工贸易出口7978亿美元,下降了将近10%。加工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过去比重很高,大概40%多,曾经高到50%多,2015年占到35%。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比较多。机电产品出口和资本货物基本没有下降,但是传统密集型产品,如轻工产品、纺织产品,这一类属于消费类产品出口,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增长相对不容易。
国有企业出口去年同比下降5.5%,外资企业出口同比下降0.5%。外资企业出口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对俄罗斯出口下降35.2%,对巴西出口下降21.4%。另外,对欧盟、对日本、对香港的出口也有所下降。
关注一:顺差的增长、贸易条件的改善
关注二: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2019年1-12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折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
1-12月,东盟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54家,同比增长5.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772家,同比增长11.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164家,同比增长18.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长江经济带区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74个,同比增长7.8%;实际使用外资619.9亿美元,同比下降4.6%。
201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流向制造业的投资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9%,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49.1%,占同期总投资额的6%。
关注一:BOP表中的资本项目(长期、人民币综合)
长期核算顺差为82.5亿美元
人民币综合为: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7362亿元、15871亿元。表现为净流入,逆差额为8509亿元。
关注二:国际投资中的结构变化
币种的变化、产业的变化、并购的情况
关注三:结售汇逆差分析
2019年1-12月,银行累计结汇107247亿元人民币(等值17231亿美元),累计售汇136608亿元人民币(等值21889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29361亿元人民币(等值4659亿美元)。
关注四:人民币在货物贸易中的使用量已经达到63911亿元,占货物贸易结算总量的26%,去美元化是否可行?
5、就业情况
2019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
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就业参与率为85%。
全年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
关注一: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地举家落户安排
农民工的平均年龄:39岁;自然关联系数0.68
现行就业结构和预期情况
关注二:中国产业调整与就业问题
去产能化与就业保障问题
结构性调整下的结构性失业
关注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核心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又与劳动生产率有区别
6、价格指数运行与产业情况
7、汽车产业发展
二、金融市场形势与金融产业发展
1、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市场
货币乘数
关注一:M1的增速突然加快,远超M2,原因究竟怎样?
关注二:2015年M2增量达到16.34万亿元,约为GDP增理的4倍,原因和影响怎样?
关注三:银行间利率的变动说明什么?又为何2015年的利率较2014年同期低44%?
关注四:人民币对国内的直接投资成为人民币的主要回流渠道,是不是合适?对FDI的影响如何?
2、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空间
关注一:外汇占款持续下滑,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比值是否有变化?
关注二:降准还有多少空间?是不是降准一直都可以带来M2的增长?
关注三:央行在2016年1月大量的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来替代降准投放流动性,作用是否明显,成本又有多高?
关注四: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债权在12月份陡然下降,说明什么问题?
关注五:政府存款规模变化是否正常?2.7万亿的年末余额说明什么问题?
央行外汇储备
黄金储备
3、社会融资情况:增量
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41万亿元,比上年少4675亿元。
其中,2019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52万亿元;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6427亿元,同比少增7662亿元;
委托贷款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少增5829亿元;
信托贷款增加434亿元,同比少增4740亿元;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9371亿元;
企业债券净融资2.94万亿元,同比多5070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604亿元,同比多3254亿元。
关注一:委托贷款的变动规律和原因。
关注二:信托贷款持续下降的风险和压力。
关注三:外币贷款的持续快速下滑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关注四:未贴现票据的年末激增和2020年开年的票据清理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关注五:企业融资渠道又回归到间接层面,直接融资只有3.7万亿元,占全年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不到1/4。影响怎么样?
关注六:我们现在杠杆率究竟是加还是减?
4、债券市场
2019年,债券市场全年发行各类债券规模达22.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5%,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55.2个百分点。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3%。截至2015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47.9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43.9万亿元。
2019年,财政部国债发行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债券2.6万亿元,政府支持机构发行债券2400亿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6295.6亿元,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3515.6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4056.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5.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万亿元,同比增长35.8%,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2019年,人民币利率互换共交易6.6万笔,名义本金总额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2%。从期限结构来看,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最为活跃,其名义本金总额7.8万亿元,占总量的88.7%。从参考利率来看,2019年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包括7天回购定盘利率、Shibor以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与之挂钩的利率互换交易名义本金占比分别为84.5%、15.1%、0.4%。
关注一: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公司债券的持有者结构
关注二:债券市场融资中政府类融资与非政府类融资的结构
关注三:债券市场中信用类融资与非信用类融资的结构
5、股票市场
2019年,股票市场主要指数总体有所上涨,但期间出现大幅震荡,成交量明显放大。
年末,上证指数收于3539.18点,较去年末上涨9.41%,年内最高点为5178.19点,*点为2850.71点。沪市全年累计成交133.1万亿元,日均成交5454.9亿元,同比增长254.3%。
深证成指收于12664.89点,较去年末上涨14.98%,年内最高点为18211.76点,*点为9259.65点。深市全年累计成交122.5万亿元,日均成交为5020.3亿元,同比增长235.4%。
关注一: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
关注二:股票市场的国家队撤还是没撤?
关注三:2020年股票市场的运行情况
关注四:注册制改革的是是非非
关注五:做市商制度下的新三板市场市值管理
关注五: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新四板市场的发展
6、2020年的货币政策调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7、202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金融市场
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继续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是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加强对区域金融改革的支持。
四是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创新发展。
五是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六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七是深度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继续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
八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九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银行业
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实现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研究完善投资入股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支持地方金融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
提升村镇银行批量化组建、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设立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信托产品统一登记制度。
推动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继续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提升国家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支持棚户区改造的能力,支持农业银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指导条件成熟的银行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直销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等业务板块进行牌照管理和子公司改革试点。
支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扩大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拓展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支持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保险业
全面深化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加大保险资金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不断创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资金运用方式,通过保险私募基金、股债结合、优先股、资产支持计划等,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持续监测“偿二代”切换后各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重点关注试运行期间“偿二代”指标不达标的公司,以及压力测试下偿付能力风险较大的公司。
开展现金流压力测试,防范化解现金流风险。
完善公司治理监管制度,推进保险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股权质押和代持等行为。
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业务,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管理。
证券业
第一,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
研究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相关制度规则,做好启动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市场化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市场参与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责任体系。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证券交易所主板,增强蓝筹股市场活力。深入发展中小企业板,深化创业板改革。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拓展市场深度,加大对已跨越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加快完善“新三板”制度规则体系,优化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更好发挥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
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探索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新三板”的合作机制,引导登记备案、运作规范的私募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要坚持私募市场定位,以提高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能力为中心,开展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
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建立符合股权众筹“大众、小额、公开”特点的发行方式。
第二,规范发展债券市场
研究发展绿色债券、可续期债券、高收益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增加债券品种,发展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等股债结合品种。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研究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第三,深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发挥重要作用。要完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机制,推动消除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的障碍,支持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引入战投、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等多种方式做优做强,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要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取消简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研究实行并购重组股份协商定价,推动扩大并联审批范围,完善分行业审核,提高审核效率。支持并购重组方式创新,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手段,研究出台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作为并购重组支付方式的实施细则。要密切关注并购重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和矛盾,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和措施,重点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虚假重组等情况的检查和监管,严厉打击利用并购重组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活动。
第四,稳妥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
适应金融改革和产业风险管理需要,在充分评估、严防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原油等战略性期货品种的上市工作,完善股票期权试点,推进白糖、豆粕农产品期货期权试点。加大对商品指数期货、利率及外汇期货研发力度。稳步推进“期货+保险”、“粮食银行”、“基差报价”、“库存管理”等创新试点,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机制。研究论证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第五,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进一步拓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研究解决H股“全流通”问题。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逐步放宽投资额度,推动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引导境外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被动指数基金等长期资金加大境内投资力度。启动深港通,完善沪港通,研究沪伦通。
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吸引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QFII、RQFII、沪港通和自由贸易账户等多种渠道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
推动港资、澳资机构在境内设立合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支持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深入推进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稳步推进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注册。做好跨境监管交流与合作。
4、汽车金融发展专题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国家政策着力点
导言:供给侧的环节与逻辑
1、从经济新常态的新表征谈起
总要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进出口: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产业组织: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矛盾
以“双轮驱动”应对风险和挑战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框架
结构性改革的关注点(四元框架)
结构性改革的方法
基本政策框架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与重点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
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发展的着力点和重心
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第一,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第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第三,化解房地产库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扩大有效供给。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4、汽车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