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党政培训 [返回PC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新时代文化自信篇

讲师:颜何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37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训

课程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
       2017年1月25日,中共*办公厅、*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体现了我们党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新时代的中国*人,一定要继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好国学,就是要用传统文化来涵养底蕴,培养情怀,提升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用好国学,就是要国学以致用,用传统文化来增加领导干部的管理智慧和执政能力,切实推动*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不折不扣落到位. 见成效。
      本课程从文化自信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总结提出了*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要途径和具体着力点,对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内涵,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具有非常实用的学习参考价值。

课程收益: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性修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创造性转化融会贯通方式,系统阐释国学智慧与如何不忘初心如何牢记使命的实践工作
● 国学经典与党性修养角度,修身齐家传承和治国理政,个人修养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国学智慧与辩证唯物论据,与学习强国相结合,加强党风廉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落地

课程对象:
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

课程方式:
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讨论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大纲
       *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历史使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一讲: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要求
《党章》《准则》《条例》是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遵循
案例:马哲与国学的关系
案例:古圣先贤的智慧照耀古今
案例:如何运用马哲与国学结合修身
案例: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前提条件
1.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之风:儒风以温良恭俭让为表率
2.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之骨:道骨以守静笃至清廉自正
3.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之心:禅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之用:医用以全德之心工作不危
5.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之德:易理以大德之为生生不息

第二讲: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凝心聚力特征
*总书记指出,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案例:礼义廉耻是为官之道
案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案例:道德经的七善是治国理政之本
案例: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是推动事物进步的*动力
1. 文化自信之中国*的历史使命:清晰的目标--不忘初心
2. 文化自信之*党员们积极进取:相关的技能--事善能
3. 文化自信之*与人民群众之间:相互的信任--言必信
4. 文化自信之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声必善
5. 文化自信之中国*建党时代历程:不断的结合--物必革
6. 文化自信之两个百年交汇的新时代:内外部环境--居善地
7. 文化自信之党员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恰当的领导--将善正

第三讲: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修身养德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案例:八德素养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前提
案例:颜氏文化传人颜真卿的舍身报国
案例:习总书记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出处
1.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至善--道德行为的基础
2.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知止--组织内精神的保障
3.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定忠--成员执行力的前提
4.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静信--基业常青的基点
5.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安礼--行为道德的规范
6.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虑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7.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得廉--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8.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末--做人做事的底线

第四讲: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干部箴言践行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
案例:孙叔敖的志博广施
案例:包拯的一世英名
案例:鲁肃的千古流芳
案例:周恩来总理的音容犹在
1.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过硬:为官之道
2.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过硬:执政之要
3.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过硬:治理之术
4.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作风过硬:廉洁之风
5.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能力过硬:忠信之妙
6.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规矩:三严三实
7.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格力量:四风问题

第五讲: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干部明心见性
党性教育是*人的必修课,也是*人的心学,所有党员干部要经常念好这部心经
案例:伟人毛泽东说释迦牟尼与*人的共同点
案例:一门忠烈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千古流芳
案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事迹
案例:焦裕禄、孔繁森、刘胡兰、雷锋的事迹
1.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精神: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2.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注意念: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舍己为民:离苦得乐,服务大众
4.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岁月静好:春有百花,秋有圆月
5.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义所在:唯物永存,唯心所在
6.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识形态:正等正觉,正识正念
7.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抓铁留痕:应无所住,不应着相
8.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兢兢业业:破我执念,心忧群众
9.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务实兴邦:放下虚妄,脚踏实地
10.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金刚不坏:六根清净,排除诱惑
11.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进成就:般若智慧,为人民服务
12. 文化自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解放:以行见知,克服困难

第六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娟
*总书记指出:"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所谓"功成不必在我",简言之,就是说每个人要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但革命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实现。这是人生的崇高境界,只有一个人达到为事业而忘我、为"大我"而弃"小我"时,才能做到"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共产主义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员的党性,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1.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必须树立远大理想
2.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必须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3.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必须在继承中创新
题注: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深刻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训

上一篇: 创新罗盘
下一篇: 从历史看管理《三国演义》谈谋略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