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经济形势 [返回PC端]

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讲师:宋学义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55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一、两会精神解读
1、去年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经济增速与用电、货运等实物量指标相匹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

2、今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3、政策
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其中*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适度提高赤字率,综合考虑了财政收支、专项债券发行等因素,也考虑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
今年财政支出超过23万亿元,增长6.5%。*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9%。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缓解困难地区财政运转压力,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重点工作
A、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B、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C、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D、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E、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F、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G、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H、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
I、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J、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K、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二、形势
1、国内

取得了显着成绩
问题
供大于求
质量不高
管理不严
债市
汇市
股市
房市

2、全球化遇到阻力
*贸易摩擦
三无两不一可以
化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
谈判、协商

三、粤港澳大湾区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四、大湾区的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2、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4、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

5、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6、“一国两制”,依法办事。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维护*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五、发展定位
1、充满活力的*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城市群。

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3、“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4、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5、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六、发展目标
1、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湾区和*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2、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着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着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湾区全面建成。

七、政策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指导,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大湾区建设中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加强沟通协商,稳步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与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鼓励大湾区城市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

2、推动重点工作
*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抓紧制定支持大湾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与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加强沟通,坚持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的问题。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协调配合,共同编制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港澳办等有关部门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重大问题及时向党*、*报告。

3、防范化解风险
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强化属地金融风险管理责任,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广东省要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规定,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加大督促问责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

4、扩大社会参与
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行政咨询体系,邀请粤港澳专业人士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意见建议。支持粤港澳三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成立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和发展基金,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支持粤港澳工商企业界、劳工界、专业服务界、学术界等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大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发展。

八、发展内容
1、空间布局
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2、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3、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4、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生态防护屏障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6、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共建人文湾区
构筑休闲湾区

7、拓展就业创业空间
塑造健康湾区
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8、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携手扩大对外开放

9、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
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九、难点在什么地方?
1、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
科技
物流
广告
设计
等等
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提袋经济、住宿、餐饮
文化
教育
卫生
健康
养老

2、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产业
高端制造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高档机床
新能源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3、一带一路

4、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
PPP
特色小镇

5、农业现代化化在什么地方

十、关键是怎么做?
1、一个思维-互联网思维

为什么?
什么时代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的三个要素
带来的三大好处

2、三个讲
讲质量
为什么解决不了
必须解决
如何解决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不提高质量不行
环境变了
人在做,天在看变成了现实
讲信用
A、自己讲信用
B、让别人相信你讲信用
市场核心竞争力
讲创新
创新是为新而新吗?
创好
创有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什么可以成功?
不仅是科技创新,而且是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售后服务等等各方面的创新
七大新经济
共享经济
数字经济
生命经济
绿色经济
创意经济
智慧经济
品质经济
经营理念创新
从围绕消费者转
到紧跟消费者跑
现在要跑得比消费者快
就是说,过去是市场引领我们,现在我们能不能引领市场?

三种情况
消费者不知道,消费者知道,表达不清楚
消费者知道,也能够表达清楚他们的需求,但是不好意思说
所以,真正的市场需求不是简单的市场调查就能够调查出来的
关键是挖掘人性,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销售模式重新
售后服务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上一篇: 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下一篇: 绩效计划之指标分解与共识达成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