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
第一讲 认识国学
一、什么是国学?
1、国学是立国之学,一国赖以生存和发展之学。
2、国学融儒释道为一体。
3、国学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形态。
二、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三大思维方式
1、系统的思维
——万物同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局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辩证的思维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中庸观:阴阳平衡
3、共赢的思维
——万物相生相克
——和谐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三、中华文化的核心
1、道德:遵守规律,顺其自然。
2、人性的规律:仁义礼智信
3、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核心法则:作为人,何为正确?
【探讨】品德和个人魅力哪个更重要?
第二讲 内圣外王——儒家管理之道
一、 历代帝王将相必读的管理学经典《大学》和大学之道
1、《大学》三纲八条目
2、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修身,修身关键在格物
3、反求诸己,由内而外:要想改善现状,先得改善自己;要想改善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观点。
二、管理的核心
【探讨】为什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绿营军败给了揭竿而起的太平军?湘军凭什么打败了太平军?
1、军队的战斗力来自凝聚力
【探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赶超欧美,其原因何在?
2、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凝聚力
3、管理就是管理关系。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根据盖洛普调查的估计,因经理——雇员关系不佳导致的效率损失会让*经济每年损失3600亿美元。
二、儒家的管理奥秘——关系管理
1、正天下,首正人伦——五伦十义(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德、长惠幼顺 、朋友信义)。
2、礼者,天地之序也。
3、本分是做人的规律。
三、两种关系管理模式
【探讨】为什么企业给人名利, 人们依然不自觉和抱怨? 为什么宗教不给名利, 人们却很自觉和负责任?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对立,离心离德,管理成本高。
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共同体,同心同德,管理成本低。
3、回归管理的本质——正己化人
四、内圣——明明德
1、明明德——正能量的七大功夫
2、第一功夫:勇气
(1)君子三达德:智仁勇。
(2)经营者须具备胆识:有胆有识。
(3)勇气来自强烈的责任感。
3、第二功夫:淡定
(1)为将之道,当先治心:静定生智慧。
(2)不动心的三个层面。
【互动】为自己写一份人生信念宣言
(3)运用转念法管理情绪和压力。
4、第三功夫:主动
【探讨】是生活事件决定了我们的现状,还是我们反过来可以改善事态的发展和结果?
(1)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和能力。
(2)我们的反应决定了事态的发展和结果。
(3)转换观念,采用积极的反应模式:我选择做,,,我愿意
5、第四功夫:宽容
(1)曾国藩的领导之道:量宽以得人。
(2)用人的艺术:用人之所长,容人之所短。
(3)宽容是有前提的、有底线的。宽容不是纵容。
6、第五功夫:明智
(1)明是非、有远见
(2)以原则、良知来辨是非
(3)以现在来预测未来;以未来的眼光来看待现在应如何做。
7、第六功夫:爱
(1)幸福的关键在于是否活在爱的关系里。
(2)敬爱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总秘诀。
(3)爱的前提是聚焦生活的美好,多想别人的好处和长处。
8、第七功夫:喜悦
【探讨】快乐和成功哪个更重要?
(1)智慧:在快乐中走向成功。
(2)微笑的力量
(3)如何获得喜悦?——持久的乐观
五、外王篇——在亲民
1、提升团队凝聚力
(1)用价值观统一思想:如何落地让员工自觉遵守价值观?(培训、考核)
(2)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公平、坦诚
松下“三会”、阿里裸心会
(3)目标一致: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管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1)以人为本:授之以欲,授之以愉。
(2)人性的两个基本点:利益、尊重
(3)【工具】用盖洛普Q12阶梯(最重要的12个问题)打造有凝聚力的团队。
第三讲 道法自然——道家处世智慧
一、道法自然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道法自然四个层面:抓住根本、拥抱时势、遵循规律、顺应民心。
3、心道法术器的方法论与无为而治。
二、上善若水
1、水的四种美德:
(1)至善之功——厚德载物
(2)至谦之德——唯谦受福
(3)至大之量——量宽得人
(4)至柔之刚——刚柔并济
夫唯不争,故无尤。——敢碰硬,不硬碰;说软话,办硬事。
(5)水的智慧——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像白痴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行动。——周鸿炜
2、曾国藩的处世哲学:柔、拙、诚
3、管理之道:刚性制度、柔性管理
*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