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课程
课程背景
戴明博士协助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有非常惊人的成效,其中最成功的便是QCC(品管
圈),从QCC又延伸展开有提案制度、QC七手法、5S活动,从QCC往上升华有QC工程表、
QFD、精益生产…等,QCC在日本初期推出之际,都是员工自动自发,不拿加班费,加班加
点地学习和改善,所以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不是偶然的,是全员全民全国拼斗出来的,
勉励有志青年努力自学.
QCC表现在尊重人性,使人在工作上有机会激发潜在的智慧和创造力,透过群策群力,相
互教育增进团队和谐,产生共同愿景,使企业永继灿烂经营,QCC是一种最好的团队学习
活动。
课程收益
1.品管圈活动介绍:让学员了解何谓品管圈?如何动作圈会?圈会的精神,作法,目标,编组登
记,在这章中,都会一一介绍,使得圈会的效益不致于「落空」,流于形式.
2. 如何提出现场的问题点:
2.1通常,问题的本身并不是问题点,它也许只是一个现象,例如:头痛本身并不是问题点,
它可能是高血压引起,也可能是感冒引起,问题的本身尚在潜伏中.所以,本课程指导
学员如何透过五五法(或称5个WHY法)来阐述现象→问题→原因→根本原因→对策等的连
锁应.
2.本课程同时也会指导学员如何把现场问题点提出来的一些具体步骤,以及这些步骤的重
点,做法,包括了:
A. 维持与改善(改正与改进)的差异与互动.
B. 现场问题点的针对性描述方法.
C. 提出问题点的要领.
D. 圈会活动题目如何决定.
E. 问题点一览表如何制作,如何使用.
F. 圈会活动题目选定的理由,以及选题理由的做法.
G.指导学员如何做好阶段活动的目标以及最终的目标.主要的是,如何把品质要素转换
成量化的品质特性的过程.
最后,指导学员如何以特图或其它更细部的工具或方法,来安排合理的进度
培训方式
1. 电化教学
2. 案例说明
3. 演练及讨论
4. Q&A及意见交流
5. 测验(课前与课后)
适合对象
各部门的各阶层全体员工
课程目标
依QC-STORY程序,将每次圈会实施要点,所用QC手法,教育内容及实际演练做深入浅出的介绍
,并纳入厂史资料库使有意推行品管圈活动之团体,能在最短时间,协助解决推行上的
瓶颈,并建立*性的资料的库,使企业文化,品质活动,品质持续改善能成为永续的
日常活动,日日新,苟日新,日新月异,永无止境地创新进步与成长,领先同业。本课
程规划为12个步骤。
培训大纲
1. 品管圈活动介绍
1.1 何谓品管圈
1.2 品管圈的精神作业目标
2. 如何提出现场的问题点
2.1 维持与改善
2.2 现场问题法
2.3 提出问题的要领
2.4 活动题目的决定
2.5 问题一览表的作成
2.6 活动题目选定理由
2.7 活动目标的决定
2.8 活动计划之拟定
3. 决定影响问题点的要因
3.1 何谓特性要因图
3.2 特性要因图的书法
3.3 特性要因图的用途
3.4 特性要因图的特点
3.5 何谓脑力激荡术
3.6 脑力激荡术的四大原则
3.7 脑力激荡术的实施
3.8 脑力激荡术的效果
4. 如何把握问特性要因图的题点的事实及观察现场
4.1 把握事实观察现场
4.2 何谓查检表
4.3 查检表的特征
4.4 设计查检表的要点
4.5 查检表的种类
4.6 设计查检表时须先考虑事项
4.7 查检表的设计步骤
4.8 设计查检表时应注意事项
5. 了解事实状况—收集数据
5.1 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5.2 收集数据的目的
5.3 表示作业结果的数据
5.4 表示原因的状态或条件的数据
5.5 数据的种类
5.6 收集数据的步骤
5.7 收集数据应注意事项
6. 如何把握影响问题点的重要要因
6.1 把握重要要因
6.2 何谓柏拉图
6.3 柏拉图的作法
6.4 柏拉图分析的要领
6.5 何谓直方图
6.6 直方图的作法
6.7 何谓层别法
6.8 层别法的要领
7. 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7.1 改善的观念
7.2 提出对策的想法
7.3 提出对策的步骤
7.4 提出对策应注意事项
7.5 整理改善对策
7.6 提出对策的技巧
7.7 对策实施计划的拟定
7.8 对策实施计划书
8. 对策之实施
8.1 改善对策之试行
8.2 改善对策之检讨
8.3 实施改善对策之要领
8.4 实施改善对策之注意事项
8.5何谓提案制度
8.5 提案制度的目的
87 提案的范围
8.8 品管圈圈会的提案风气
9. 效果确认及推移图使用注意事项
9.1 效果确认的目的
9.2 效果确认之先决条件
9.3 确认效果的要领
9.4 确认效果应注意事项
9.5 何谓推移图
9.6 推移图之制作方法
9.7 推移图之种类
9.8 效果确认及推移图使用注意事项
10. 标准化与维持效果
10.1 维持效果的重要
10.2 何谓标准化
10.3 标准化的目的
10.4 标准化体系
10.5 标准分类
10.6 拟定标准书应注意事项
10.7 品管圈活动与标准化
10.8 作业标准的入改订
11. 成果如何比较及资料整理
11.1 成果比较的意义
11.2 成果比较的要领
11.3 有形成果比较的主要项目
11.4 有形成果的计算
11.5 无形成果的比较
11.6 成果比较表示方式
11.7 整理成果报告书的目的
11.8 成果报告书的内容
12. 发表与交流(Q&A)
品管圈活动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