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管理课程
【课程背景】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理念纷纷涌入,很多企业都面临V(易变的)U(不确定)C(错综复杂)A(模糊的)环境,企业的发展面临挑战越来越大的挑战。但是随着00后员工的加入,员工日益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认为“艰苦奋斗”已经成为过时的理念:
-VUCA时代究竟应该如何激发员工的内驱力,如何激发员工追求卓越?
-很多员工“内卷”、“工作生活平衡”等各种口头禅挂在嘴边,团队氛围比较差
-考核指标如何度量成为管理的难点,VUC大量的工作无法度量?
-员工对公司的总体目标聚焦不够,难以形成合力、
-华为公司的奋斗者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在于发钱多?
-如果发钱多就可以激发团队的血性,中国男足的血性在哪里?
-等等
这是VUCA时代的管理窘境,如何激发员工的内驱力,激发组织活力,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这也本课程讲授的重点。
【课程收益】
1、理解华为为什么仍然选择“长期艰苦奋斗”作为核心价值观
2、理解为什么说“熵减”是公司的活力源泉
3、掌握识别优秀人才的方法
4、掌握激发员工内驱力的熵减三元法则
5、激发员工主动追求卓越的信念
【课程特色】
-接地气:实战干货、案例解剖
-有清晰的理论框架:案例最终会归纳于理论,避免陷入琐碎
-可立即应用于实战:与学员有效互动,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课程对象】
CEO、COO、CFO、首席供应官、HRVP、企业一层管理者,及公司骨干等
【课程大纲】
一、为什么任总讲“熵减”是华为的活力源泉 ?
1.“熵”是什么?
-“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为什么任总讲“熵减”是华为的活力源泉?
-为什么管理学之父**讲“企业一切管理其实就是在对抗熵增”?
-熵减三原则“同向、开放、打破平衡”
2.为什么的优秀员工都是胸怀大志的?---同向
-马云如何用500块钱的工资把年薪500万的蔡崇信忽悠过来的?
-刘备在招聘张飞关羽诸葛亮的时候,并没有许诺多少薪水
-如何识别胸怀大志的员工?
3.为什么能够自我批判是一个优秀人才成功的关键---开放
-华为每年的干部自我批判,是为了整人?
-级别越高的干部,往往越难以做自我批判
-关羽能力超强,但是他的骄傲失去了荆州,蜀国开始走下坡路
4.个人熵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克服自己的惰性的过程---打破平衡
-为什么世界500强白手起家的CEO都是在早上5点之前起床?
-易经的核心理念“天道酬勤”只是励志的口号?
-华为为什么提倡“长期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理念已经过时了吗?
-西方贵族学校的教育为什么往往非常艰苦?
-当前“艰苦奋斗”的理念,往往不再是体力上的艰苦奋斗,而是“追求卓越”
-OKR与KPI同属于MBO管理,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从生物进化论维度看人的内驱力有哪些 ?
1.首先,人是一个物体,必然具备熵增的特征
-人天然有懒惰的愿望
-人天然有追求自由的愿望
2.其次,人是一个生物,天然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人必然有贪婪的需求,钱越多越好
-人有追求安全的需求
-人必然有发展和成长的需求
-人有挑战、探索新事物的需求
案例:华为员工为什么愿意去海外?
3.第三,人有社会性
-王阳明讲,每个人都会有廉耻感
-人都有伸张正义的需求
-人也有为团队做出个人牺牲的驱动力
案例:给余承东颁发从零起飞奖,为什么能够激发他的斗志?
4.人的驱动力实际上三者互相PK的结果
-通常来说熵增需求>生物需求>社会需求
-如何激发人的社会需求,是激发员工内驱力的本质
三、驱动力管理三个阶段
1.驱动力1,基本生理需求
-对生存和安全的渴望
-奴隶社会皮鞭和棍棒的管理
-纳粹集中营的的管理
2.驱动力2,萝卜加大棒。
-调薪、晋升、奖金、表扬、荣誉,罚款、批评,外部奖惩激励
-这种驱动力属于是外部刺激,要善用。
-激励或惩罚都要及时、公开,以及明确具体针对的行为。
3.驱动力3,自主、专精、目标和使命,
-成就感、价值和使命、成长和发展等,内部驱动激励。
-熵增的高级需求:自主
-生物的高级需求:专精
-社会的高级需求:目标和使命等
四、个人如何成为人生的赢家?
1.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能力最关键有哪些---尼克松在《领袖们》
-胸怀大志,意志坚定
-善于管理时间,并抓住主要矛盾
-极其勤奋
-不断学习
-等等
2.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能力最关键有哪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善于利用时间,抓住主要矛盾
-工作的意义
-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好上级的长处、下属的长处、同事的长处
3.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能力最关键有哪些----本尼斯《成为领导者》
-共启愿景
-挑战新事物
-追求卓越
4.这些管理大师虽然在从不同的维度诠释成为人生赢家的关键,但是都在围绕三元熵减模型:
-同向:胸怀的大志
-开放:自我批判,不断创新
-打破平衡:艰苦奋斗
五、综合答疑
驱动力管理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