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党政培训 [返回PC端]

运用法治方式突破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

讲师:唐树源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2560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运用法治方式课程

【课程背景】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各地要运用法治精神审视基层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打出依法治理“组合拳”,不断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同志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法治思想。
本课程紧密结合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政策动态、习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和社会热门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

【课程对象】
党政机关、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负责人、领导干部等。

【课程大纲】
(仅供参考,会根据*党政政策和新闻更新)
第一讲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
一、典型案例讲解
二、基层党建引领弱化
三、基层政府权责失衡
四、社会组织发展滞后
五、基层自治建设不足
六、数字化建设中的新问题
七、其他新问题

第二讲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新背景、新要求
一、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会议的重要梳理
2.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的重大抉择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二、*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提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什么?
5.联系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

第三讲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升
一、热点案例解析
二、疫情防控中为什么要“依法防控”?
三、法律学习方法简介
四、我国的法律体系
1.以宪法为核心,七个部门法律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
2.宪法深入解读,学好根本大法
3.法律中的*保留事项
4.案例:废止收容教育制度依法取缔“法外之刑”
5.领导干部查找法律依据的原则
五、党规与国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党内法规体系(八类)
3.处理党规和国法的关系
六、法治与德治
1.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
2.新旧法治十六字方针
3.案例讨论:执法要“严格”or“公正”?
七、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1.法治思维的特点
八、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
1.法治思维不同于人治思维
2.法治思维不同于法制思维
3.法治思维不同于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军事思维
九、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法治思维?
1.规则性思维
2.合法性思维
3.程序性思维
4.权义性思维
5.契约性思维
6.权责性思维
十、改革需要法治
1.*:改革红利,制度红利
2.*: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十一、部分领导干部不懂法
1.*组织部部长陈希:过八成犯罪领导干部自称不懂法
2.案例:领导干部醉驾
十二、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
十三、思维转变的重要性
1.掌握太多的法律知识不现实、没必要
2.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或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3.案例:儿媳与公婆的关系、女婿与岳父母的关系
十四、《政务处分法》*解读

第四讲运用法治方式突破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的路径方法
一、典型案例剖析
二、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积极转变执政理念,加强构建基层多元共治模式
三、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严格把控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构建基层综合治理体系
四、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提升公众主动参与热度,加强构建居民自治体系
五、路径与方法展望
结语全面依法治国的展望

运用法治方式课程

上一篇: 新政策背景下PPP存量/特许经营/EOD/专项债/中
下一篇: 《年终账款催收实战技能提升 》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