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资产管理 [返回PC端]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控讲义

发布时间:2024-05-22 13:54:16

讲师:王军生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2643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课程

一.不良资产风险处置环境与方式
一)、不良资产市场相关各方构成与角色
1.资产管理公司
2.银行等金融机构
3.债务人及股东
5.不良资产投资者
6.中介机构
7.政府债务重组
二)、不良资产市场交易渠道与模式
1、债权清收
2、债务重组
3、债转股(政策性/商业性)
4、拍卖
5、招标
6、债权定向转让
7、诉讼
8、破产
9、租赁
10、资产证券化
11、重组
12、证券承销和上市
案例分析

二、不良资产处置时机与机会体验
风险评估=正确的(分析过去+判断今天+预测未来),达到“三知”
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与机会把握
1.要有信心
2.把握宏观形势、经济周期和政策
3.懂行业
4.准确判断资产性质
5.有毅力
6.关注细节
7.借助外力
银行不良贷款成因+识别与分析
1.银行定位不当
2.业务能力欠缺
3.敬业精神不够
4.道德因素
5.金融犯罪
6.资信调查
7.项目技术
8.投资前景判断
9.政策变化
10.抵押物状况
11.债务人经营状况
12.债务人法律状况
13.资金缺口与断裂
14.贷款对象选择
15.虚假清收等
案例分析

三.信贷贷后的核心: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是一个集“多种风险密集型叠加”的特殊行业。包括:
《1》资金风险密集型
《2》信息密集型
《3》技术密集型
《4》控制风险密集型
贷后管理坚持:
风险控制之上的“三防一保”经营理念
1、防信用风险;
2、防市场风险;
3、防操作风险;
以“确保“预期效益指标
风险识别
正确的(分析过去+判断今天+预测未来)
对外是风险调查+分析
对内是风险识别+控制
授信风险:防范+控制+驾驭
坚持尽职调查:
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
贷后信用风险细分为:
《1》形式风险
《2》实质风险
贷后“实质风险”管理的三个核心点
1、风险识别度
2、风险偏好度
3、风险容忍度
客户是第一性,产品是第二性
案例分享

四、贷后管理“架构+内容+流程”
信贷资产架构
1、“正常类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
2、“问题类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
3、贷后监控的强化手段---风险经理监控
信贷管理的全周期管理
1、调查期
刚进入的新企业
2、观察期审查+审批
新进入在半年以内的企业
3、信用期
主流客户+优质客户
4、预警期
企业有潜在不良迹象
5、压缩期
主动从总额度上压缩到合理范围
6、退出期
主动从个别企业中退出
7、清收期
有明显不良迹象的被动退出
风险预防的“内容+流程”
1、贷款审查
公司经理+风控经理
2、客户经理第一责任人
3、支行长首席客户经理最终负责人
企业的“软资产”是潜在“水分”的根源
案例分享
1、上医治未病贷前看出来
其未兆易谋
未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中医治欲病贷中审出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下医治已病贷后查出来
企业问题补救
“三关”都未看出来出事露出来
贷后监控的核心
1、看得出
2、进得了
3、审得准
4、管得住
5、控得紧
6、还得上
7、退得净
1、票据业务
2、流动资金贷款
3、固定资产贷款
4、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
5、存货动产抵质押贷款
6、中小企业小额授信
7、现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薄弱环节
各类贷款的控制点
调查环节+操作环节+风控环节

五、贷后业务的“风险管理+计量判断+贷后措施
授信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5个核心点
1、明确条线管理职责,促进贷后管理工作
2、落实第一责任人,把好风险识别第一关
3、落实行动计划,化解问题类贷款风险
4、严格审查,加大贷后管理工作力度
5、严格风险过滤,加强重点客户风险管理
贷后信用风险“计量+评价”
1、评价贷前调查的真实性
2、分析贷中审查的正确性
3、评估贷后监测的可控性
企业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风险点
授信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5大措施
1、梳理完善授信贷后管理流程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主动退出机制
3、建立贷后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
4、充实培养有信贷业务经验的贷后管理人员
5、积极推进贷后管理IT系统建设
信贷资产的风险测算
看经营
看管理
看信用
看关联企业看担保

六、信贷风险监控+风险评价
1、加强风险监控
风险预警
a)风险预警信号的核心
“三个”提高
1、未来的问题
预见能力
2、明天的问题
判断能力
3、今天的问题
分析能力
2、专业团队的风险识别七步法
1、监测客户
2、控制条件
3、履约保障
4、货款跟踪
5、早期预警
6、及时催收
7、危机处理
实地调查+企业报表监测分析
案例分享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课程

上一篇: 银行对公初级客户经理营销能力提升
下一篇: 银行网点转型与标准化管理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