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激励管理课程
课程背景:
企业都想要员工充满干劲的上班工作,也在尝试运用各种激励机制维持员工动力。比如,当公司业绩达标或者超出标准的时候就发奖金,当员工的年资达到一定的时数就会给期权、分红。然而,这些方式似乎有其限制或前提,如果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反作用。奖励该怎么给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团队能够能通过后天的培养,培育出充满热情的员工吗?激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面对五世同堂的职场环境,企业又有哪些激励的方式与措施呢?
本课程通过澄清“激励”的内涵与本意,借助“黄金圈法则”引导学员凡事先从“WHY”开始思考,进而引导大家思考“激励”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澄清“激励”的概念,保障大家在沟通上的一致性,减少认知的误差。通过课程内容,帮助学员了解四种常见的激励类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体验式激励),帮助学员了解心理学界10大激励理论与特点(操作制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三需求理论、公平论、期望论、目标设定论、心流论、自我效能论、自我决定论)。借助“盖路普Q12问”为基础,帮助学员了解对员工实施激励的机会与时刻。通过“故事力”、“第*”的案例和工具帮助学员掌握自我激励的策略;通过“四感”法(工作意义感、工作自主感、员工胜任感、工作进度感)的讲解和历练,帮助学员掌握用事业、成就激励他人的方法。
课程收益:
学员能够正确且全面理解激励的要义、类型以及有效激励的黄金圈法则
学员能够利用“故事力”思维自我激励、利用“第*”为自己“当责”
学员能够掌握“四感”激励工具,洞察改善激励他人的机会
课程对象:
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从业者、公司中高层
课程方式:
小组共创+视频赏析+概念讲解+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组建学习小组与课前问题收集
第一节:从“黄金圈法则”重新认识“激励”
视频赏析:有效的激励,从“为什么”开始
头脑风暴:为什么要激励?
一、激励的四大意义
1)留住优秀人才
2)吸引外部人才
3)开发员工潜力
4)造就良性竞争
头脑风暴:什么是激励?常见的激励形式有哪些?
二、激励的定义与内涵
1)激励的结果是要实现组织及被激励者个人的目标
2)激励的角度是从被激励的需求出发
3)激励是多元化的,是需要设计的
三、4种常见的激励类型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正激励与负激励
3)内激励与外激励
4)体验式激励
四、管理者需要了解的心理学10大激励理论
1)制约操作
2)需求层次理论
3)三需求理论
4)双因子理论
5)公平论
6)期望论
7)目标设定论
8)心流
9)自我效能论
10)自我决定论
测评诊断:12个问题,测评你是在让员工“打拼”?还是让员工“打混”?
第二节:管理者的自我激励
头脑风暴:找到你的动力源识别自我激励元素
一、2个问题找到自我激励的内容
1)不忘初心
2)链接生活需要
3)坚持不懈的原因
二、自我激励工具一“4步故事力”实现自我激励
1)目标,前进的方向
2)障碍,成长的机会
3)努力,解题的良方
4)结果,行动的成果
三、自我激励工具二“第5项修炼”经典3问为自己“当责”
1)未来视角:如果这样下去会怎样?
2)洞察需求: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3)自我当责:我还能为此做什么呢?
情景模拟:写出“我”的激励课
案例分享:自我激励的工具箱
第三节:管理者如何激励他人
案例分析:薪水加了、假也放了,为什么员工还是缺乏干劲?
荣誉感比金钱更长效的4个原因
1)荣誉感是源自内心的
2)荣誉感更容易提升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荣誉感更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荣誉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案例分享:常见的五种错误激励
二、有效激励他人工具一赋予工作意义感
1)勾勒明确的愿景“我们将要去哪里?“
2)引导员工找出热情与期望“你的期望与诉求?”
3)连结员工目标与组织愿景“我们如何实现共赢?”
4)授权完整任务“积极行动,共同验证”
团队共创:部门的愿景、使命与价值主张
三、有效激励他人工具二加强工作自主感
1)明确目标,让员工做出聪明的决定
2)授予权力与信任,放心给、耐心教
3)主管承担错误,消除员工不安全感
4)重视员工意见,强化其主人翁意识
情景模拟:基于情境领导模型的案例演练
四、有效激励他人工具三增进员工胜任感
1)及时给与反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表现
2)有效认可与鼓励,激发员工正能量
3)发挥员工优势与特长,把特点发扬光大
4)适度挑战,让工作难度与能力保持动态均衡
五、有效激励他人工具四促进工作进度感
1)设立里程碑,强化胜利感
2)表扬阶段成就,肯定每一次的进展
3)定期检查工作进度,让员工感受重视
4)营造团队合作氛围,奖励团队合作成果
小组讨论:常用的激励他人的案例集
六、激励的三“不”曲
1)不论:不以暂时成败论英雄
2)不比:不让员工与他人相比
3)不弃:不因表现不佳而放弃
团队共创:基于企业特点的员工激励工具箱
行动学习承诺与课程小结
实施激励管理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