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管理能力 [返回PC端]

面对开放又竞争的金融环境,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发展走向

发布时间:2024-09-12 17:40:28

讲师:陈瑞辉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311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组织架构发展培训

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日益竞争,在国家政策走向开放升级下,为提升效率及满足客户
需求,各大金融业者转型升级与组织调整成为掌握竞争力的新思路
1. 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类型及其决定因素
为什么要变? 传统银行→网络银行→智能银行
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1) 职能型组织结构
2)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3) 矩阵型组织结构
4) 网络型组织结构
2. 组织结构的决定因素
1) 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及资源的统筹调动利用能力
2) 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3) 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4) 商业银行自身的科技水平
5) 员工潜能的发挥
2. 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一般是总行以职能型架构
为主,分支行是“块块”形式为主,大多数分支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种模式下,分行主要负责人集行政管理权与业务管理权于一身;总
行对分行下达经营指标和考核都是以分行整体来进行的,分行既是成本中
心,也是利润中心。目前,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的商业银行都实行
这一模式。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的垂直型组织结构模式发展迅速
,成为全球银行业组织架构的主流。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欧系、台资
银行业纷纷效仿。
3. 我国可以借镜欧美银行的优点
西方商业银行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1)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2) 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
3) 推行条线的科学管理
4) 注重权责合一
90年代开始转型学习美系管理的台资银行业~富邦银行为例
4. 中国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现况与问题
1.按区域及行政权力划分,缺乏集中风险管控和经营效率,带来是问题(各自为政
好不好?, 浦发银行成都的案例):
1) 利益多元、目标多元,统一的法人经营目标
2) 总部以职能为架构,业务部门缺乏独立的活力
3) 风险管理体系缺乏一条鞭的功能
4) 没有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
5) 没有真正形成利润中心功能
2. 我国的中大型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主要选择
1)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主流组织机构,以客户为中心、利润为目标、前中后台
分离的专业化组织结构
2) 组织再造,必须以目标模式为目标、循序渐进分段进行
3) 利润中心单位为纵向垂直管理,中台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横向嵌入
4) 组织再造的风险成本、市场成本、商誉成本和其他成本
5. 转型升级之路~从农商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看业务深化、谈组织调整
当前环境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深化、监管强度有增无减、互联网
金融及大数据的推展快速、。农商行应思考在金融产业的战略定位及适度调
整组织结构,以因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
1. 从业务深化
1)不再拼规模:质量和效益则逐渐成为一切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聚焦的核心,
积极探讨“三农”’新路径。
2)多产品多服务经营模式:由传统“存贷汇”向“综合金融”转变。坚持以客为尊
,拓展多元化业务营销力度,提供one stop shopping的金融服务,
3) 转往高效的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总行-
分支行”机械式管理传导模式向集中化、流程优化方向转变,实行机构扁
平、业务垂直、风险集中管理。可探索试行事业部制,发挥专业优势,提
高管理效率
4)加大中间业务收入盈利模式:由以往依赖存贷息差向收入多元化转变。探索
建立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管理、业务推进、资源配置、KPI考核激励等,
强化中间业务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收入多元化。
2. 农商银行新组织结构模式的策略
考虑因素:战略定位、管理者与员工、市场环境、风险控制、资源配置、业
务流程、互联网通路(网点改造)
1)借鉴国内大行组织架构,从服务客户角度出发、实现利润为目标、前中后台
分离的专业化组织结构
2) 组织再造需按部就班,设定目标模式、循序渐进分段进行
3) 业务条线利润中心单位(Profit
Center)为纵向垂直管理,中台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Supporting
Units)横向嵌入
4) 先考量组织再造的成本
6. 我国组织变革案例的绩效研讨
1. 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或招商平安银行、
2. 国内农商银行 天津滨海农商行或厦门农商行

组织架构发展培训

上一篇: 严监管背景下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和董监事会履职能力提
下一篇: 建筑企业卓越客户关系管理与投资项目前期开发业务关键节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