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成功励志 [返回PC端]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与党员领导干部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4-11-27 14:25:26

讲师:任艾军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134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课程背景】
2023年10月7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文化思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
中共*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提出,要深入学习*文化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新时代文化自信,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是实践总结,理论结晶;第二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第三是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是什么,是一以贯之的文化脉络,是中华文化的元点和根系所在,在长达五千年的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过程中,中华文化的“体”范围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拓展,含义不断进化,最终形成像树木的根系一样四通八达,盘根错节,庞大而浩瀚的文化体系。
本次主题讲座,旨在从中华传统文化最原始的,最本体的“1”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文化生态,让学员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收益】
第一、通过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文化自信,深入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通过课程,帮助学员掌握组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组织管理学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缔造并深刻影响华夏民族的文明进程。
第三、通过课程,帮助学员熟悉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文化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管理,增强组织凝聚力,进而提高协作水平,提升劳动效率。
第四、通过课程,帮助学员掌握中华文明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明确任何管理制度与秩序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协作,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强化服务意识。

【课程特色】
1、从史实出发,深度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与实质,角度新颖,立意高远。
2、以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重新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3、论点有力,逻辑清晰,注重实战,贴近现实,学之能用。

【课程对象】中高层组织管理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章节:以天为体,如何去用。
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用一、人的自己,自身。华夏先民意识到人类本身所拥有的天赋能力,具备改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力量,在古代原始神话和宗教信仰基础上,衍生出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无神论,进而缔造中国人不信鬼神,信奉祖先及杰出英雄人物的文化理念。
用二、人的自强,内因,内生动力,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石头永远无法孵出小鸡,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内因,衍生出以人为本,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理念。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用三、人的自我,有别于他人,衍生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辩证唯物思想。历史经验表明,别人的路,我们搬不来,搬来了也走不通。只有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勇于开拓,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自我意志”理念的完美体现。
用四、人的自力,独立,自主。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出当代治国理念,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粮食饭碗、能源饭碗、科技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章节:以地为体,如何去用。
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用一、承载,接纳。土地广阔博大,可以承载万物,衍生出华夏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面对无数次文明对撞与冲突,对外来文明文化不抵触,不排斥,而是以厚重博大吸纳,最终缔造出包罗万象,气象万千的中华文明。
用二、土地是自然界最为普通的存在状态,本身什么也不生发,什么也不创造,但是在它之上却能生发创造万事万物,衍生出中华文明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牺牲精神,衍生出“功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衍生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伦理基石。
用三、宽容,体谅。衍生出以宽容之心待人,以严苛之心律己的人际关系法则,衍生出有容人之心,更有容人之量的高风亮节;农夫不会因土壤贫瘠而放弃耕作,君子不会因民众愚笨而放弃教育,衍生出中华民族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集体人格和独特气质。
用四、唯有像土地一样拥有高尚品格者能承担重大使命。衍生出在选才用人时,注重能力,更注重道德,任人唯贤,唯德是举的用人机制,衍生出崇尚美德,唾弃恶行,人人追求向上向好向善的的社会风尚。
第三章节,学以致用,为何要学
1、知识,是人类建立的最原始的集体认同与核心价值观。拥有知识,便拥有了集体认同。在参与社会协作过程中,能有效降低“互信成本”,提高协作效率,提升协作效益。
2、人,生而相同,因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产生分工协作。知识拥有者,在分工协作中具备多项选择的能力,充满无限可塑性、可能性的人生,从此不同,也最令人心生向往。
3、人类所能获得的一切财富,皆源于信息差,通过学习,填补与他人之间的信息差,提升选择掌控力、命运自由度与生活幸福感。
4、学习获得思想,我思故我在,思想可以让我们享受更高维度与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
第四章节:学以致用,如何去学
1、向书学,书是理论智慧的结晶;人生开悟,世间哪里有那么多贵人相助?舍得,敢于对自己的人生下一次狠手。《笑傲江湖》林平之,不破不立,寻找你的《辟邪剑法》。
2、向人学,人是实践经验的载体,以一切不如人处为耻。向亲人学,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向小人学,苟且红利,感谢身边的纪委书记;向强人学,师夷人之长以制夷。
3、向事学,前事之不忘,乃后事之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生最怕不长记性,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道德修为最高境界,不迁怒,不贰过。
第五章、学以致用,学习什么
1、学做人,学习之目的,一则知书达礼,二则知书达理。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看他是否通晓人情。
2、中华文明之爱,始于彼此关怀,终于相互成就,人生成败在于对应物。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利他主义,降低个体适合度,增加群体认同感,利他者同盟, 体制架构更稳定,人际关系更和谐,组织力量更强大。
3、学做事,为什么不能一碗水端平?吃亏背后的政治逻辑,为什么吃亏是福,却人人不愿吃亏?如何在组织中建立威信,获得认同感,集体认同是权力的最初也是最终表现形式。
4、学正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你花言巧语者,并不一定是真心为了你好,躲得过*林弹雨,躲不过糖衣炮弹,人人都爱听迎合赞美之辞,是曲意奉承还是真诚赞同。
5、学说话,急躁浮躁,不成熟的表现,为什么贵人语迟?真诚坦荡,勇于表达,敢于担当;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察言观色,是做人做事的基本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上一篇: 《梁家河的大学问》
下一篇: 《论语》中的组织管理艺术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