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解读培训
课程背景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本课程基于国家政策导向、产业趋势研判及国际竞争动态,深度解析“十五五”规划核心要点,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助力金融从业者把握产业投资新机遇,规避政策与市场风险。
课程对象
金融机构高管
产业投资决策者
企业战略规划负责人
课程主要收益
1、掌握“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框架与政策导向,理解国家经济布局的核心逻辑;
2、洞悉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增长潜力及投资方向(如智能电网、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
3、分析*技术竞争、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产业链的影响;
4、构建基于政策红利与市场趋势的投资决策模型。
课程大纲目录
第一章:“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框架与核心逻辑
1.1 规划编制方法论与顶层设计
五年规划的“时空纵深”分析:回看十年成就,前瞻十年趋势
施政意图与地方愿景的融合:从国家战略到区域功能定位
重大项目统筹:规划目标与项目落地的双向互动机制
1.2 高质量发展主线与关键任务
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
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结构优化与碳市场机制完善
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协同与乡村振兴战略
1.3 政策工具箱与风险防控
财政金融支持:专项债、产业基金与税收优惠
监管框架重构:数据安全、反垄断与产业链韧性
实际案例:赛迪顾问“十五五”重点产业工具册
通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19个产业的量化预测,解析规划落地的产业抓手
第二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2.1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革命
智能电网市场规模:2025年突破6575亿元的工业软件需求
储能技术突破:氢能与锂电池的协同发展路径
政策红利:国家能源局“绿色通道”与跨省输电工程
2.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化
人形机器人量产:特斯拉Optimus与中国智元的技术竞速
AI Agent商业化:金融投顾与工业质检的场景渗透
伦理与监管:欧盟AI法案与中国行业标准对比
2.3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CRISPR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国产替代机遇:高端影像设备与手术机器人突破
实际案例:特斯拉Optimus的工业化落地
从实验室原型到工厂部署,解析人形机器人如何重构制造业人力成本结构
第三章:区域经济协同与产业链重构
3.1 城市群与产业带协同发展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差异化定位
产业迁移趋势:从成本导向到技术生态聚合
3.2 *技术竞争与产业链安全
芯片封锁与国产替代:中芯国际与华为的突围路径
开源生态博弈:中国AI大模型(如DeepSeek)的低成本策略
3.3 跨境投资与“一带一路”机遇
新能源出海:宁德时代欧洲建厂与比亚迪东南亚布局
数字丝绸之路:5G-A与跨境数据流动规则
实际案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网示范区
通过深圳、广州的智能电网试点,解析区域协同如何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第四章:产业投资策略与风险应对
4.1 政策红利捕捉与合规边界
专项债投向:新基建与民生领域优先级
数据资产化:地方政府数据交易平台试点
4.2 技术周期与估值模型重构
硬科技投资:从PE估值到技术成熟度(TRL)评估
泡沫识别:AI、元宇宙等概念股的估值逻辑
4.3 ESG投资与长期价值挖掘
碳足迹追踪: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压力
社会效益量化:医疗、教育领域的投资回报模型
实际案例:宁德时代的“大出海”战略
通过波兰电池工厂与印尼镍矿布局,解析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化投资的风险与机遇
课程总结*
以“十五五”规划为锚点,结合政策、技术与市场三维视角,构建“趋势研判-赛道选择-风险对冲”的投资决策框架,助力金融从业者在变革中抢占先机。
十五解读培训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