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管理能力 [返回PC端]

《浚哲文明: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辩证》

讲师:赵强海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56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课程
【课程背景】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
在国学与现代管理相印证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1:有人学艺不精,装神弄鬼--导致国学社会形象受损,声名不佳
问题2:有人生搬硬套,强说管理--导致国学应用作茧自缚,影响发展
问题:3:有人偏于小术,夸大其词--导致国学缺乏逻辑自洽,流于迂阔
问题4:有人认知片面,以偏概全--导致国学流于风花雪月,难于落地
问题5:有人轻视本土,言必西方--导致国学素养缺乏根基,发展乏力
以上所有问题归结起来,又可以归为两条:第一,对本土文化缺乏“温情与敬意”;第二,对现代管理及其应用场景,缺少一个基于母语文化的认知角度。
事实上,与人们通常具有的对中国文化的“儒缓”的感觉不同,经过数千年流变、深沉而灵动的中国文化,有两个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盲区”,而正是这两各“盲区”,才是我们当代人在感受、了解、学习、应用、传播中国文化和的精神、哲之思辨时,最有效、最便捷的“入手处”。
第一,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底层逻辑、一条“智慧之经”,提纲挈领、贯穿始终。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所有核心理念(道、德、中庸、诚、忠恕、至善、天理、良知,等等)都由这根“看不见的线”穿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它又流布充盈在了以此为基础的几乎所有中国文化的具体门类之中,包括建筑、绘画、文学、诗歌、音乐、养生、茶道、美食,乃至日常起居和现代企业管理之中。
了解了它,就会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不掌握它,学习中国文化,就如同隔靴搔痒,事倍功半。
第二,中国文化除了我们通常接触的一面 修身调和论 以外,还有我们不常接触的另一面 竞争博弈论。在当代,对于管理者而言,它的工具价值极大,尤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旁及墨、法、兵。其中的底层逻辑,是中国式整体思维的自然法则,既讲思维辩证,更重行为辩证,政治家用以治国,军事家用以治军,企业家用以纵横捭阖,“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浚哲文明: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辩证》课程,是专门为管理者开设的现代职业素养提升核心课程之一,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辩证。
【五项收益】
收益1:领悟智慧--在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当代视角中感悟国学
收益2:掌握逻辑--在对中国文化底层逻辑的现实辨证中赋能管理
收益3:问题导向--让所有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和方法离开
收益4:内化训练--促使管理智慧与岗位经验相结合是课程的目标
收益5:重构范式--重构管理者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范式
【四个亮点】
跨学科:管理实践、经济政策、文化逻辑、历史经验,助推“拓展视野”
跨文化: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助推“融会贯通”
重案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古今中外、言之有据,助推“借鉴创新”
重实操:底层逻辑、科学理论、实用方法、简单工具,助推“即学即用”
【课程对象】
1、组织机构中的各级管理者
2、组织机构中青年储备干部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导入
1、世事如棋
(1)痛点:智慧风险与不确定性
(2)起点:还至本处,愿乐欲闻
(3)支点: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2、职业素养
(1)不知不觉的“职业脱轨”
(2)引人深思的“素养模型”
(3)管理智慧是一种“负熵”
第二部分:道法合一--国学认知视野的两个盲区
1、盲区一:“调和”与“博弈”--中国文化的阴阳两面
2、盲区二:“百家”与“一家”--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
第三部分:天人合一--国学底层逻辑的两个辩证
1、思维辩证--对立统一(整体性)
(1)阴阳的来历与系统论界定
(2)阴阳思维的现代管理辩证
2、行为辩证--时空时位(动态性)
(1)时位的含义与系统论界定
(2)时位思维的现代管理辩证
第四部分:知行合一--国学管理智慧的三个原则
1、原则一:和--和实生物:明确方向
(1)共同契约及其四个维度
(2)“和”的四个应用场景
场景一:缓和冲突
场景二:有效沟通
场景三:选人用人
场景四:团队激励
2、原则二:中--允执厥中:明确方法
(1)执两用中:管理是对囚徒困境的超越
(2)用中执两:目标导向的管理行为选择
方法一:专精一行
方法二:坚决执行
方法三:拿到结果
方法四:一抓到底
方法五:分步落实
3、原则三:诚--不诚无物:明确态度
(1)态度一:诚于信仰--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态度二:诚于事业--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3)态度三:诚于团队--解决“凭什么”的问题
(4)态度四:诚于客户--解决“吃什么”的问题
第五部分:心理合一--国学人格修养的两个方法
1、方法一:修辞立其诚
(1)机在于“心”
(2)机在于“目”
(3)机在“言行”
2、方法二:功夫在诗外
(1)风雨江山外
(2)修养的止境
第六部分:大道至简--职业素养精进的四个要点
1、第一点:一条途径--精进不迷路
2、第二点:三种境界--自查有标准
3、第三点:十六字诀--高人常提点
4、第四点:入手之处--小心自求证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课程

上一篇: 战略选择实战演练课程
下一篇: 《国学智慧与职业素养》课程大纲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