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健康养生 [返回PC端]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2025-04-10 15:07:46

讲师:葛敬儒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2620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中医养生课程培训

课程背景:
《黄帝内经》是整个中医的根基,即使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依然在临床上非常高效的指导着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例如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肩周炎、颈椎病、类风湿、骨关节病、失眠、生育类疾病以及一部分癌症等等,因此,黄帝内经是一个巨大的中医学宝库。正因如此,很多有志者都想一窥《黄帝内经》的神奇,本课程正是因此而设。
谈养生,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主要是营养均衡、生活规律及利害因素规避;若从中医的角度,则可操作的东西更多(脏腑、气血、阴阳、经络、穴位、推拿、食疗等等),且效果显著。众所周知,中医的源头是《黄帝内经》,它除了是中医经典之首,道家经典之重,当然也是一部养生学上的巨著。本课程并非空谈内经,而是将《黄帝内经》与身体内部调理、外部锻炼、日常常见病(例如失眠、肩周炎、颈椎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等)相结合进行讲授,让学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之中。

课程收益:
● 揭开神秘面纱,进行部分经典的黄帝内经原文解读
● 解读黄帝内经:外炼法对身体亚健康的调理、内练法对五脏六腑的调理
● 解读黄帝内经对失眠,肩周炎,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寒性体质等疾病的治疗
● 解读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心脏保养方法

课程对象:中高层商务人群,总裁班

课程大纲
导入:基础知识
1、《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2、《黄帝内经》上下两册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黄帝内经》中疾病预防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黄帝内经》中疾病治疗的总则是什么?

第一讲:黄帝内经与外炼法调理亚健康
内经中《灵枢。背腧第五十一》的后背21内脏相关穴位内容: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
1、亚健康的表现:身体有种种不适或疼痛,医院却查不出病
2、亚健康的原因是什么:五脏六腑失调
3、《黄帝内经》中对推拿养生的论述
4、背部推拿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对背部十二脏腑俞穴的论述
1)肺系病--咳嗽、哮喘特效穴:肺俞
2)心系病--失眠、心悸、健忘、心律不齐特效穴:心俞
3)血液、肿块、乳房疾病特效穴:膈俞
4)肝系病情绪、肝脏、月经、眼睛疾病特效穴:肝俞
5)脾系病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白带疾病特效穴:肝俞
6)胃系病呕吐、胃胀、胃痛、胃寒特效穴:胃俞
7)肾系病肾病、膀胱病、前列腺疾病、功能性阳萎、功能性不孕不育特效穴:肾俞
5、按压以上七个俞穴对常见疾病的治疗作用
6、后背21腧穴与肝、心脾、肺、肾、心包、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这十二脏腑的密切联系
7、外炼法“日踮脚尖一万次”对21穴位的调理
8、本方法对提升免疫力、减肥(瘦腰、提臀)、提升体力、抗衰老的功效
现场学习实操:穴位定位及用法、背部推拿现场实操学习
现场疑问解答

第二讲:黄帝内经与内炼法调理五脏六腑
一、内经中对内炼法的相关记载
1、《素问。上古天真论》: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2、《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二、内经十六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后世气功的启发
三、内炼法“真气运行法”的来历
四、真气运行法的作用:对各种内脏疾病有广泛而明显的调至治疗作用
1、真气运行法对心脏疾病的调理作用
2、真气运行法对肝胆、胃肠疾病的调理作用
3、真气运行法对肺脏疾病的调理作用
4、真气运行法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调理作用
五、真气运行法的练习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现场实操练习

第三讲:黄帝内经与失眠治疗
1、内经中《灵枢。大惑论》、《灵枢。营卫生会》对失眠的论述:“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2、失眠的原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老体弱
3、失眠的危害:降低免疫力、内脏修复减弱、记忆力减退、各种内脏、神经功能受损、猝死高发
4、失眠预防及生活指南
5、内经指导的穴位疗法:《灵枢。寒热病》:“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照海、申脉穴
6、其它穴位:涌泉、神门
7、中成药应用:百乐眠胶囊、归脾丸等
现场学习实操

第四讲:黄帝内经与肩周炎治疗
1、内经中《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与肩周炎相关的论述:夫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2、肩周炎的原因:正气内虚、劳损、风寒湿气、瘀血等
3、肩周炎预防及生活指南
4、内经指导的穴位疗法:祛风、散寒、化湿、祛瘀
5、中药疗法
6、穴位疗法:后溪、合谷、曲池、肩井
现场学习实操

第五讲:黄帝内经与颈椎腰椎病治疗
1、内经中《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与颈椎病相关的论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指明从督脉<后溪>论治)
2、内经中《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与肩周炎相关的论述:帝曰:善。痹,或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指明从寒、热、湿、瘀血诊治)
3、什么是颈椎病、腰椎病?为什么只有颈椎病腰椎病,没有胸椎病?
4、颈椎病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严重后果?
轻至头晕、头痛、手足麻木,重至全身瘫痪
5、如何检查自己是否有颈椎病、腰椎病?
6、颈椎病的六种类型:瘫痪型、神经根型、眩晕型、食管型、交感型、局部型
7、保守治疗(中药、西药、针灸)的适用类型
8、牵引、手术等治疗的适用类型
9、颈椎病、腰椎病必须共同遵守的九条原则:一切治疗的根本核心:回复颈椎、腰椎的正确位置
1)什么是颈椎、腰椎的正确位置?高枕无忧的解读
2)颈椎病枕头的原理和效果
3)腰椎病枕头的作用;腰痛必须睡硬床吗?
4)使用手机注意随时抬高
5)保养颈椎的好桌子是什么结构?
6)保养腰椎的好凳子是什么结构?
7)充气式腰枕的作用
8)医学上的正确坐姿、站姿练习(并非礼仪上的坐姿、站姿)
10、颈椎腰椎病的穴位治疗:后溪穴、大椎穴
11、颈椎腰椎病的药物治疗(中药、西药)
现场实操演练:穴位疗法:后溪、大椎

第六讲:黄帝内经与高血压治疗
1、内经中与高血压相关的记载
1)《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2)《素问 调经论》
岐伯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2、高血压有哪些原因?分为哪些种类?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差别
3、高血压的四大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睡眠
4、高血压的日常注意事项
5、高血压的中药、西药治疗
6、高血压的穴位治疗:百会、涌泉、三阴交、合谷等
现场实操学习

第七讲:黄帝内经与糖尿病调理
1、黄帝内经对糖尿病(即:消渴)的记载:
1)《灵枢 五变》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2)《素问 生气通天论》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3)《素问 奇病论》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2、糖尿病的指标和意义
3、糖尿病的分类
4、糖尿病的四大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睡眠
5、糖尿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6、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上消型及治疗药方、中消型及治疗药方、下消型及治疗药方、夜尿药物
7、糖尿病的穴位按摩治疗:太渊、足三里、太溪等
现场实操学习

第八讲:黄帝内经与寒性体质调理
一、黄帝内经对寒性体质的相关记载
1、《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素问·生气通天论》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⑸。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二、体检:可无异常,也可有体温过低、甲减、消化道溃疡等
三、寒性体质表现及中医分类
1、脾阳虚型:冰冷食物及饮料胃肠不适,有吐泻胀痛等,有或无手足冰冷、怕冷
2、肾阳虚型:无胃肠症状,有手足冰冷,怕冷;牙齿怕冷。(易发肩周炎、类风湿等)
3、心阳虚型:手足冷且心悸忡怔,还可见失眠,胸闷胸痛,面色发青发黑等
四、中成药治疗
1、脾阳虚型:发作时、病因治疗
2、肾阳虚型
3、心阳虚型
五、三种寒性体质的穴位疗法
1、通用的特效穴:关元穴;灸关元穴30分钟,手足开始温暖。用于类风湿、肩周炎、寒性体质(手足冰冷、怕冷、冷食物胃肠不适、阳萎)、功能性不孕不育、虚劳滋补、寒性痛经、前列腺增生特效;
2、根据体质配穴
1)脾阳虚型:足三里:气血虚弱、呕吐、胃痛、胃胀、腹胀、腹痛、腹泻、美容
2)肾阳虚型:太溪:肾脏病、膀胱病、前列腺病、功能性不孕不育、阳萎、多汗、口渴、糖尿病、高血压、失眠
3)心阳虚型:内关:心绞痛、心悸、心率失常、焦虑、胸部病、胃胀、胃痛、呕吐
3)操作用法:灸法

第九讲:黄帝内经与心脏保养
1、黄帝内经原文讲解
1)《灵枢 五邪》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2)《素问 藏气法时论》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3)《灵枢 厥病》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日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
2、心脏疾病的分类
3、心脏疾病的成因(过劳、压力、熬夜、饮食等)
4、心脏疾病的早期征兆
5、心脏病的饮食预防方法
6、心脏病的穴位预防方法:神门、内关、心俞穴的位置及作用
7、心绞痛突发的点穴急救
8、心脏病的日常注意事项
实操练习

中医养生课程培训

上一篇: 客户服务意识建立和服务技能提升
下一篇: 王阳明心学今用——领导力心法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