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国学文化 [返回PC端]

国学智慧:解析《了凡四训》中的人生智慧

讲师:王志勇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44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国学智慧培训班

课程背景
为什么要学解析《了凡四训》中的人生智慧?
1、知自身之命----了解个人的价值;
2、修自身之命----提升个人价值;
3、知自身之位----了解自己在团体、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并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位置。
4、知他人之命----学会识人、用人。
5、更知道团队之命。了解自己的团队。适应它并进一步管理它、建设它、发展它!
课程特色:古今案例讲解+视频+模拟心理游戏+分组讨论+快乐分享等
课程对象:全员
课程时间:两天(可按企业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时间)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从一个寓言”开始概述

经典中的寓言
1、孟子的尴尬
乞丐何曾有二妻,焉知邻家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2、经典用寓言说事儿。我们学的是“事儿说的理儿”万不可“沉迷于事儿”
3、相信与迷信

第二部分:命运是啥东西?
一、从命与逆命:
1、上天的安排、“余童年丧父”---从孤儿到总理和孟子的“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
2、上辈的安排、“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刘邦宴父与子承父业。
3、上人的安排、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从“倒霉上挂摊儿、色迷看相片儿”这句俗语中的警示。
4、命运其实从你决定去改变开始。
二、知命与认命。
1、你认了就意味着你越来越完蛋。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公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从贪官求对门说起、认命救不了人。

2、你完全可以知道你是什么命
1)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认命差点毁了了凡。认命毁了无数人。
2)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求人和求己的重大区别。从“李广难封怨数奇”到“内因是变化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3)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曲高和寡命数第一败也。很多人的命相的问题就在于“自认为高尚”
4)余好洁,宜无子者一;
好“生理之洁”人无近。
好“心理之洁”人无亲。
无近无生理之子;无亲无生活之子。
和气能育万物,“和光同尘”与“随波逐流”。
5)余善怒,宜无子者二;
匹夫一怒流血五步。善怒就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匹夫了。
6)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不肯付出。或付出就要看到结果。靠别人的认可过日子。命必薄也。诸葛亮的“时人莫之许也”

7)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
真正的口才是知道什么时候闭嘴。孔融之死的教训。
8)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
不要以为“努力就是成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诸葛亮为什么短命?
9)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思伤脾。五行不和安得不伤?“思虑过重”与“合理考量”
10)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我的未来不是梦”--自求才是“多福“
11)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12)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一个名词“追溯”决定事业大小。决定人命大小。决定功业大小、

3、什么是善?
1)其实就是“对别人有用”
2)与上为善。上安能不提携之?萧何与韩信的结局告诉你一个道理。
3)与下为善,下必拥戴你。刘邦与项羽的警示。
4)善心善行令为下“从而顺”“生活知足与学问不知足”的道理
5)善心善行让做领导“位稳身安,事兴业长”贞观之治里的大善给人的道理、

第三部分: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一、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泰山之高不让篑土,东海之深不拒涓滴。篑土就是补充,涓滴则是提点。最终带来的是改变。改变才是发展的源泉。才是提升的渠道。
1、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只要你是人。你就不可能“全对”。而且“天天有错”。“一日三省吾身的是圣人”;“闻过而喜”是“达人”;“知错而改”是强人;“听人劝吃饱饭”是顺人;“说不得的”是蠢人。

2、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为官有个“怕”,定法度必虑民变。故制法严谨而求长策。执法求治事而不求治人。官位自保。
为民有个“怕”,必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道时时提升自己。自然改过积极。
为亲有个“怕”,必知“亲情维系”懂得经营家庭。以“亲欲为己欲”,致“家和庭兴”

3、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丢了面子、赚了里子。搞不清这个一辈子摔跟头。
谁都不说你。耳朵清净必是“孤家寡人”。
“上帝想让谁灭亡、必然让他先疯狂”疯狂的前提。就是谁的话听不进去。

4、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改事儿的你永远是“学生”。最高境界“好学生”---人们提点你
改理儿的你一辈子“追随时代”。---人们提携你
改心的你将创造时代。 ---人们追随你

5、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好的习惯需要一定的心理时间。《二十二天理论》
好的习惯需要开放的态度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好的习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己不欲,人何以欲之?

6、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只要你看不见自身错误你一定有毛病。很多人事业家庭不顺利。就在一个“看不见”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当你发现身边小人多。说明你过错大了。
当你发现“好心经常换个驴肝肺”说明你错误危险了。
当你发现老是做噩梦。你的错误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了!

第四部分:真善与假善
一、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1、阎王殿对联的警示----利己出发行善不得善果。利人出发作恶也是善行。编者的话“兵者诡道也。商者亦诡道也。兵之诡计人以死。商之诡,计人购买诚心制成之商货,其行或有不屑,其意至诚哉!”
2、不破坏天道。佛祖割肉喂鹰的启示。放生与杀生。处罚与宽大。
二、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1、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心善你得先学习“善学”。学问不够。善也无从善起。还是放生与杀生。为什么你的善行别人感受不到?
2、为什么你的善叫别人觉得奇怪?媚俗与敬爱、改革与愤世、意见与牢骚、苛政与善举。
三、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行善必须考虑“善的可复制”以及“复制善的方式”
四、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纵人之恶即为不善。


选时、选地。
惩而教之方为善人。
教而惩之
惩而教之

五、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与国家谋。虽不纳功大社稷,此曰:“善国”,官品也!
与团体谋。虽不取绩胜周遭、此曰:“善业”,财品也!
与他人谋。虽不听德满乡梓、此曰:“善邻”,福品也!
与家人谋。虽不顺亲满与庭、此曰:“善家”,幸品也!

六、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
修身克难。难在“不已己欲夺人欲”
齐家克难。难在“不以平分论恩爱”
治国克难:难在“不以荣辱看沉浮”

第五部分:什么是谦?满了就装不下了。装不下就好臭了。
一、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谦的人喜欢你的人多。你的机会就多
谦的人做事失误少。获胜几率大。
二、自大加一点。。。。
愤世愤命。立命无也。
施恩与人必倨傲。善行无也
不知己过。安不恶行累计?
如此,安不不败身哉?
三、一时谦会坏大事。
什么叫“耳朵软”
时时“谦”才能保证真正的“主意正”
四、谦虚是人生习惯不是人生手段。
谦虚是时时知道自己不足。并用学习去填补。
谦虚不是“谁的都听”而是“三人行必有吾师”
五、把握“自我准则”和“察纳雅言”的关系。
没有自我准则的谦虚必然偏听偏信。

国学智慧培训班

上一篇: 柜员阳光心态塑造
下一篇: 商务礼仪运用之道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