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长安,睿智灵光;终南艺韵,源远流长;妙文得倡,正道以扛。八百里秦川,代出才俊;十三朝古都,尽书华章。抑或是秦地特有的地跨南北之境和人文积淀,孕育出人杰地灵之盛象,千年百载,文脉延绵,辈出英才。王学嵘即是深受这文化熏染的青年书法家。与学嵘先生相识已数年,初见其作即被吸引。更兼诸多人生经历之契合,言谈交往中又似有“心有灵犀”之感应,便感天赐,惜机缘,终成好友挚交。
但凡艺术门类,承传统不易,能创新更难。十余年来,厌看了“二王书风”的“千人一面”;腻歪了“跟风套路”的“炫技表演”。而一见学嵘的书法,着实眼前一亮,内心里得以触动。其作溢显之仙风道骨,不落俗格,洒脱旷逸之书法风格,泥于传统又自出机抒,突破了“师古不化”的藩篱,更未受“时风”所惑,,暗合了古贤孙过庭《书谱》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箴言,可贵之至也。学嵘自幼习书,楷、行、草、篆、隶均苦修而来。其楷书由欧入手,习柳四年,魏碑二年,颜体一年,智永《千字文》一年,方得齐鲁书法大家魏启后先生赏识传授,又重从魏晋小楷、赵孟頫《汲墨传》墨迹、《灵飞经四十三行》、钟繇、二王小楷碑刻、敦煌出土小楷经卷及海上刘小晴先生小楷等等大量临帖研习,悟得高古笔法,结成心得。学嵘曾说,学书之途坎坷,唯有认证待之。“认真”二字即是其治学态度。他从传统中汲养,觅得与己相融之法,独辟蹊跷,始成自我面貌。这其中所付之苦,所用之功,是常人难以做到和理解的,更非我寥寥数语可概之的。
赏识学嵘的小楷和行草作品。能“以小见大”,具有大字的峥嵘气象。用笔简约爽利,如阵马风樯;结构奇绝险峻,浑然天成。行书古朴灵动之中,点缀穿插草书,笔画省简,俯仰错落,章法布局空灵,独具匠心,格调高致,是最动人心魄之处,亦颇有魏晋林下之潇洒风度。观之如对不食人间烟火之隐士高人,让人宝之、爱之、乐之不已。
艺术须有文化浸润,方显厚重不朽。就书法艺术来谈论书法家,难免会有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纰漏。学嵘的书法散逸却不草率,则得益于其书法之外的修养之功。其诗词其日记,亦是以毛笔信手为之,阅后令人陡然而发思古幽情。学嵘的文笔隽永,平和自然,思绪畅达,见解独到。从思如泉涌的涓涓诗行到对艺术的总结认知,学嵘对文字之驾驭能力如对手中毛笔一样*。这些元素互通互融,相辅相承,成就了他在艺术上不断的领悟与突破,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朋道友往来交流,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近年来,学嵘的书法越发受到各届人士的认可与关注,收藏其佳作者纷至沓来。学嵘并未因此而矜持,而是将更多的心思用于对书法审美本意的追寻和对自身书法风格的理性觉悟上。这是一个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思辨过程,也是又一个艰难的修炼过程。我期待着学嵘“艺神交会,凤凰于飞”的精彩瞬间。
刘宗宝于如意斋
书法家王学嵘,笔名卓石,1971年2月26日生人。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于右任书协会员、山东省书法篆刻家协会会员、华严书画院院士、副院长。
现有代表作:小楷长卷《南华经》内七篇(20米)。小楷长卷《金刚经》(8米)。小楷长卷《道德经》(8米)。小楷长卷《金刚经》(16米)。小楷长卷《道德经》(24米)。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