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果总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那么长期下去,必然无法以市场的速度及规模进行革新或创造价值。这样的企业哪怕规模很大、江湖地位很高、资源很丰富,被一些资源较少、技术较差、市场支配力较弱的竞争对手超越,而这些所谓进攻者的优势,正是基于它们的创新优势。
耶鲁创业学院教授福斯特有做过一项研究,1917年《福布斯》杂志创刊时刊登了*的前100家大公司,70年之后,这100家仅有39家幸存,仍在榜单上的仅有18家。而这18家公司中,现在存活的只有8家,包括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宝洁、福特、花旗、*、USX等,其他不是消失就是被兼并了。
互联网无疑加速了这股“短命”之风,类似于小米、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这样的公司,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企业也无一例外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中国经济在发展,但创新不够。中国的创新主要在管理、运用等商业模式上,技术上的原创还远远不够。没有原创,就只能进行依附型增长。因此,国家层面不断通过“软基建”来推进激励创新。可以想见,已经拥有4亿中产阶级、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伴随着技术革新加速、互联网的触手可及,政府对创新、创新的支持,为小公司的涌现和成长提供了便利,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小公司能够通过灵活敏捷组织特性,催生出更多的创新,从而改变由“大佬们”定义的竞争格局。
这种此消彼长的“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大者很难恒大、强者很难恒强,后来者永远都有机会。在过去,规模被认为是企业竞争的主要优势之一,而在当下,那些表现出色的大企业的掌舵人无不表达“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创新才是企业家的共识。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