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2399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资金体现来源渠道多元化、支出形式多样化等新的特点。这些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的许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探讨有效解决预算管理难题的新思路,提出破解预算管理的相关解决对策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预算管理及高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也是对经济活动的收支计划的编制、审查、执行和结算等行使职能的过程。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利用预算对高校内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以便有效组织和协调高校的办学活动。它是高等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也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中心内容。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意识不明确,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预算全局观念,不重视预算编制,缺乏自主理财意识。首先,高校预算的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个别人员参与,详细的各部门预算收支内容没有公布,预算的内容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晓,预算的透明度不高,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其次,学校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只是被动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虽然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校级财务部门对各学院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但二级学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缺乏管理意识,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学校给定的经费预算缺乏统筹规划,随意使用。此外,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预算审批程序不明确。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全局性与前瞻性

  目前高校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大多不是专职预算管理人员,编制者对高校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难以对预算编制提出切实可靠的依据,仅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当年的财务收支计划,不能对学校内外部影响预算因素进行广泛的搜集和分析整理,缺乏缜密的科学论证。没有针对高校的特点或不同的开支性质进行合理科学的测算,难以对学校预算管理提出细致可靠的依据,不能将预算管理与事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高校年度预算与事业发展规划不相适应,不同期间的预算缺乏有效衔接,预算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受到约束,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支持力度不够,甚至与事业发展规划发生冲突。

(三)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

  高校预算一经确定,应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执行部门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但是由于许多高校在预算执行、控制、调整等方面没有相应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没能对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有效地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没能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一些高校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存在“有钱用完再说,到时不够再要”的思想,预算指标和项目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预算的执行偏离预算计划,部分预算项目直接或变相改变用途和使用方向,造成预算执行力度不强或形同虚设。预算管理明显“弱化”、“软化”,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相差甚远,大大影响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预算控制和执行缺乏预算考核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有助于各部门按照成本效能、效益效能原则优化配置资源。现行的高校预算管理普遍只重视事前和事中管理而不重视事后管理,预算管理一直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方面,对预算绩效评价重视不够。部门预算考核流于形式,仅限于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预算执行的效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年终绩效考核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执行数与定额数对比,用超预算与不超预算作为评判标准,方法过于简单。对合理开支,经费节约的部门没有奖励,对超支的部门没有惩罚,导致预算考核流于形式,预算绩效考核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应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强化高校管理层及教职工的预算意识。要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思想,发挥其主人翁意识。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内部预算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预算的纪律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严格预算执行、调整的具体规定。

(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管理技能

  高校预算编制应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将预算编制与学校预算年度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事业发展及其轻重缓急,合理配置资源,保证重点,兼顾一般;要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灵活运用零基预算方法,根据高校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依据财力的约束性,以定员定额标准编报基本支出预算,按照事业发展的需要编报项目支出预算,全面、明晰地反映高校经费需求情况和支出安排方向,切实发挥单位预算管理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务预算管理机制,将高校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便于学校谨慎调度和管理资金。高校预算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后续教育知识学习,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提高预算管理技能。

(三)建立严格、合理的预算调整机制,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建立预算调整机制。通过对预算调整的条件、审批程序做出严格规定,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的规范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因素可能导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方案、目标之间出现的预算差异,高校应对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应对预算执行过程和预算结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为提高预算的科学性、透明度,避免预算方案出现偏差,预算编制必须接受来自校内外各方面的监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层层把关,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依照预算审批程序,对日常预算支出活动进行管理。预算管理委员会要严格预算支出审批程序,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应拒绝审批。

(四)完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高校应当依据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全面评价,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各部门的考核和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高校应当在对预算编制准确性和及时性、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肯定业绩,找出问题。要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积极增收节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部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预算超支,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差的部门予以惩罚。通过考核与奖惩的结合,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总之,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必须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严格、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改善高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才能保证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色
下一篇: 提升企业文化管理能力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