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丽莎

黎丽莎

人力资源管理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分类

美的集团是如何越过人才这道坎的呢?

讲师:黎丽莎   已加入:580天   关注:2297   


<p>1968年,美的集团从5000元起家,到2022年完成3457亿营收,成功地跨过了成长的7道坎并成长为头部企业,其中跨越的一道坎就是人才坎。</p>

<p>经常听到很多公司说没有人才可用:新建基地,没人;新开业务,没人;新立项目,没人;海外建厂,没人;新老交接,没人……甚至,有几个部门的头,经常不作为,有答应无回应,老板早就不满意了,想换人,却没人可换。</p>

<p>我想说,那是因为你们公司没有跨过<strong>人才坎。</strong>“书到用时方恨少”,人才也是一样。</p>

<p>很多公司能够度过创业期,走向发展期,多数是因为老板个人能力足够强。</p>

<p>但是,如果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如果不能形成持续的人才梯队,老板再厉害,企业也不可能做大做强。</p>

<p>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在30多年前,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话,“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全国人,21世纪我们用全世界的优秀人才。”</p>

<p>这一番话已经表明了美的的人才理念,就是要广纳贤才。从上世纪80年代的“星期六工程师”,到1991年引入马军博士引起社会反响,到1992年以方洪波为代表的大批内地人才涌入,到1996年启动校园招聘进行自主培养,再到之后引入大量日韩外籍专家,以及2012年方洪波接班后不断加大海外人才、高端人才的引入。</p>

<p><strong>美的的高速发展,是一批又一批人才支撑起来的,是越来越扎实的人才密度和厚度支撑起来的。</strong></p>

<p>说到这里,难免会有企业老板反问一句,“我花大价钱把人找来了,辛辛苦苦把人培养起来了,他一转身就走了,那我不是得不偿失吗?我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p>

<p>我想说,<strong>在人才这件事上,我们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strong></p>

<p>什么意思?</p>

<p><strong>先说算小账。</strong></p>

<p>我把张三招进来,又给高收入,又对他很信任,回头他说走就走,还有良心吗?</p>

<p>我们今年招了100个毕业生,结果第二年留下来不到30个,走了一大半,这样的校招还有意义吗?</p>

<p>张三来了又走,我们也许真留不住。</p>

<p>毕业生走了一大半,我们也许还是留不住。</p>

<p>一看招聘张三和培养今年毕业生的投入产出,发现是个亏本买卖,还不如不做。这就是在算小账。</p>

<p>算小账的结果,就是现有团队铁板一块,新鲜血液进不来,下面人才上不来。</p>

<p><strong>算小账,永远无法打破现有人才格局。</strong></p>

<p>那,怎么才叫算大帐?</p>

<p><strong>算大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strong></p>

<p><strong>一方面,做反思。</strong></p>

<p>张三的出走和毕业生的大面积流失,确实很痛心,公司在人才使用和保留上一定存在不小的问题,必须要改变,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p>

<p><strong>另一方面,看长远。</strong></p>

<p>不纠结张三个人的出走,也不纠结今年毕业生的流失,而是首先承认“现在人才的流动就是越来越快”这个现实,然后从长远来看,公司要做的不是叫停,而是加速,也就是说,<strong>要让人才培养和复制的速度,超过人才流失的速度。</strong></p>

<p><strong>这个算大帐的逻辑思路,就是美的多年来人才发展的思路。</strong></p>

<p>当年,我也觉得美的人才流动太大,有些优秀的人离开,我也会觉得很可惜。我当年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在算小账,局限在看个体和看眼下。美的要做到持续发展,作为当家人,不论是何享健还是方洪波,都没有纠结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想方设法让越来越多的人才进来,让年轻人的培养速度和上升速度越来越快,以抵消人才的流失,同时还打破了团队的板结。</p>

<p>算大帐的美的集团,就这样跨过了人才这道坎。</p>

<p> </p>

上一篇: 分公司合法,但风险大,三个维度去分析
下一篇: 怎么才能知道开发商的实力到底强不强?一查二问三看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