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总裁班

企业管理人员常见犯罪类型及处罚概览(2025版)
发布时间:2025-01-25 22:53: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75   


大约可以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典型案例包括广州药业原董事长蔡志祥的受贿行为、深圳机场总经理崔绍先的受贿行为等。这些高管因为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触犯了法律。

第二种是挪用公款和职务侵占。表现为转移或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如某ST京西董事长刘利华挪用资金案、东方创业副总经理陶洪制造贷款黑洞案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触犯了法律。

第三种是涉及欺诈的罪名,例如山东巨力原董事长王清华和原财务处副处长虚增利润骗取配股资格、嘉股份总经理陈翔涉嫌合同诈骗等。这些行为都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利益,严重违反了法律。

对于想要在企业中晋升高管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常见的法律陷阱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高管容易触犯的罪名有很多,比如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挪用资金罪等。这些罪名的定义和相关的法律知识,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企业高管容易触犯的部分罪名:

1.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3. 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

4.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收受财物的行为。

5.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6.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7.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还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等也是企业高管容易触犯的罪名。针对这些罪名,《刑法》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处罚措施。

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职务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

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若因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公司破产或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刑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罪行:

一、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员工若徇私舞弊,犯前款罪行,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若国有公司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出售,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若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权操纵公司,致使上市公司利益受损,将受到法律的追究。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指使这些人员实施前款行为,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四、虚报注册资本罪。申请公司登记时,若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主管部门信任,取得公司登记,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五、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公司发起人、股东如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受到法律的处罚。

六、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国有公司的董事、经理如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关于职务犯罪的定义和分类,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受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具体可分为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权益的犯罪三大类。

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若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解答。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与职务犯罪的解读

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

在国家行政体系及各类组织中,存在着一类特定的人员,他们被统称为“国家工作人员”。这包括了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被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还有那些依据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其他人员。

二、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12月28日通过了解释,明确了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的人员,若出现渎职行为并构成犯罪,将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解释将多种情形下的公务人员纳入了渎职犯罪的主体范围。

三、民营企业常见刑事犯罪

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几类典型职务犯罪,包括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法律追究。

四、职务犯罪详解

职务犯罪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它涉及到“职务”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法定职务、事定职务等多种类型。而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或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通常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特定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主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心理与心理状态;客体要件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客观要件则包括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等行为。

五、职务犯罪的分类及具体罪名

根据我国刑法,职务犯罪主要分为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的犯罪三大类。其中,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等是贪污贿赂犯罪中的具体罪名;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私放在押人员罪等则是渎职罪中的具体罪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也是职务犯罪的表现。

六、关于问题十的回答

职务侵占不属于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职务侵占虽然涉及到职场中的权力关系,但其行为主体并非一定是公职人员,故不构成职务犯罪。

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职务犯罪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 企业管理人员岗位类型概览:职责与角色解析(不含年份)
下一篇: 企业管理人员序列概览:内容深度解析与层级结构演变展望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