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划职能:企业需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制定未来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这一过程有助于全面分析企业优劣势,并发现市场机会和风险。
2. 组织职能:根据计划,合理分配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高效运作。
3. 指挥职能:领导者通过影响力和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推动决策目标的达成。
4. 协调职能:内部协调保证工作默契和平衡,外部协调则致力于维护与环境和用户的良好关系。
5. 控制职能:监督、检查和调整各项活动,确保计划得以执行,并及时纠正偏差。
6. 创新职能:调整企业结构、流程、理念等,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管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组织性:企业管理旨在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并围绕此构建组织框架。该框架明确了职责、决策权和汇报层级。
2. 目标导向:企业设定明确目标,所有管理决策和行动均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些目标涵盖生产效率、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3. 系统性:企业管理是一个涵盖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职能部门和活动的系统性过程。这些部门活动相互协调,形成有机整体以实现整体目标。
4. 持续改进: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当前状态,而且致力于寻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这包括技术更新、流程优化等。
5. 环境适应性:企业管理必须具备适应不断变化市场环境的能力。这包括灵活调整战略、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6. 人力资源利用:企业管理重视人力资源,员工不仅是生产力来源,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有效管理需充分利用员工能力,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7.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塑造品牌形象和声誉。
从管理内容来看,企业管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人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管理;二是关于事务的管理,即与业务相关的价值链上的事务管理。前者涉及招聘、任用、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后者则涵盖了从计划到服务的整个业务流程。企业管理需要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既要制定清晰的制度和流程,又要注重人性化管理。过于机械化的管理可能使企业失去活力,而缺乏制度的管理则会导致企业秩序混乱。好的企业管理需要刚柔并济、恩威并用。在企业管理中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管理等几大类别。这些类型各有侧重且相互关联,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例如战略管理涉及长远目标的设定和策略规划;运营管理关注日常生产和服务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员工招聘和培训;财务管理负责资金活动;市场管理则聚焦于市场需求分析和营销策略等。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