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德国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产物,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步转型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能力培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及事务服务中心。在柏林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于1991年成立的新工作部门,致力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促进工作,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前提。该部门主要负责咨询、建议及为参与职业培训的机构制定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并在特定领域提出了培训要求。也强调建立和发展各联邦州之间的伙伴关系,以推动跨企业培训中心在新联邦各州的发展。原联邦各州的行会组织不仅提供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需求调查和职业培训场地方面的支持经验,并根据规定提供一定的财政资助。
到了2001年,联邦提出了“跨企业培训中心成为能力培养中心的促进措施”,引导其向能力培养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德国和教育部门关注的不仅仅是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场地数量、规模和设备,而是更注重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跨企业培训中心大多由企业联合建立,或由商业组织、地方当局等共同参与。这些中心提供职前和职后的多种专业培训,并配备了先进的培训设备。以德国某县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例,该中心提供多种专业的职业培训,并承担了从工商业到手工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的多种培训项目。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教育培训产品主要是补充性的跨企业职业培训课程,用以支持中小型企业的教育培训。学员主要来自于双元制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他们已经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对于因设备或培训师不足而无法进行的培训内容,将委托相应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进行。跨企业培训措施被提前写入企业与受教育者签订的培训合同,并交由行业协会审查。培训内容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因此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行动导向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学生自我监督式学习的基础,可显著提高学习成效。跨企业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到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进行学习,与同行和跨企业培训教师共同工作、学习,掌握*的科学技术。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是教育培训质量的保障。跨企业培训中心根据培训任务配备的教师不仅包括理论基础教师,还有专业培训教师。以建筑行业某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例,那里的教师有三种类型:辅助教师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培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进行指导,以及社会学教师负责学生心理问题、社会交往等问题的解决。
展望未来,德国跨企业中心的发展方向包括:继续成为技术转换的中心,不仅要开设广泛的课程和培训班,还要在特殊专业培训上发挥作用;将工作重点从职前培训延伸到职后继续教育,保持与技术、经济发展的步伐一致;成为维持、挖掘劳动力市场的场所,包括专业培训、对失业者的综合帮助、对手工业中特殊职业的培训等。
四由德国联邦税务代理人协会(GCTAA)的成员承办相关业务。这个组织是专门为税务代理人、税务顾问和税务咨询工作者设立的协会组织。该协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其会员的合法权益,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对会计和税务咨询人员的工作交流进行监管,确保他们充分履行职业责任。该协会还负责财税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工作。
在德国,会计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驱动力,主动要求更新知识并参与培训机构的业务培训。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参训人员的即时需求;二是会计从业的工作标准高、压力大,故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一旦他们无法及时更新知识导致工作失误,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在企业里,若核算员希望晋升为主管会计,必须经历严格的考试。这样的考试已成为检验培训机构效果和受训人员能力的重要工具。考试成绩更是用人单位衡量会计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德国在人才培养上既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又重视严格的考试,这已成为其鲜明的特征和成功经验。相较之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现状则显得被动,有时甚至需要在课堂上点名才能维持秩序。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培训体制尚未完全市场化。目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使得受训者无法获得太多实用的知识。社会缺乏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多栖教师的挖掘和培养,这也限制了会计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培训策略,更加注重实践和市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