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对于下列每个问题,从所给的答案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并将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每题 1分,共 20分)
1. 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公认的关键原则的是(b)。原则包括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和HACCP原理,但不包括人员培训。
2. 在制定食品安全方针时,不需考虑的内容是(c)财务指标。其他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作用、消费者的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3. ISO22000中的突发事件包括(d)以上都是,如火灾、中毒和洪水等。
4. 验证策划不包括的内容是(a)分析。其他包括方法、职责和频率。
5. HACCP计划不包含下列哪一项信息(c)设备维护。其他关键信息包括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和监视人员。
6. 病原性微生物在0-9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根据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d)选项描述了这三种菌的正确生长特性。
7. 根据ISO22000要求,必须有形成文件的程序是(c)内部审核。其他要素如操作性前提方案、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以及危害评价不是必须形成文件的程序。
8. ISO22000不适用的领域是(b)宗教和消费者习惯的认证。其他适用领域包括组织提高自身管理、认证审核和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方针。
9.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c)。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但不一定必须有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和产品开发和设计控制措施。
10. 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是(b)营养不良。其他属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包括生物毒素、化学试剂和食品中的异物。
11. 不需要进行保温处理的是(d)糖含量在50%以上的浓缩果汁、果酱类罐头。其他如肉禽罐头、糖水水果及果汁罐头以及水产罐头都需要进行保温处理。
12. 操作性前提方案计划应(d)A+C,即可以仿照HACCP计划的设计,并同样采用包含限值与监视的方案。
13. 监视的作用是(b)发现预定的控制措施运行的失效。监视可以查明任何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危害分析的有效性,并监督HACCPP计划的实施情况。
14. 对危害进行的风险评价应考虑的因素包括(c)危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其他如微生物的残留和危害的分布区域。
15. 监视参数通常不选用的是(d)微生物检测结果。常见的监视参数包括物理性参数、化学性参数和感官参数。
1. 塑料、不锈钢等材料中,微生物污染果汁后能否生长繁殖主要取决于果汁的哪些因素?
- 答案:果汁的pH值。
2. 可追溯性系统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 答案:包括产品批次、原料批次、分销记录等。
3. 食品安全危害包括哪些类型?
- 答案:包括过敏源、食品添加剂、色素等。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进行的食品安全活动?
- 答案: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无需对食品安全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5. 验证的目的是什么?其是否用来评价某一特定产品的可接受性?
- 答案: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过程的一致性并确保产品满足预定要求,它确实用来评价特定产品的可接受性。
1. 验证用来判断某一批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预期,这并不是只针对特定批次的评估。
答案:错误(×)。
2. 在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针对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必须通过HACCP计划和前提方案进行控制。
答案:正确(√)。
3. 沟通对于食品安全信息至关重要,它需要由指定的组织人员进行内外部沟通,确保组织获得准确信息。
答案:错误(×)。(沟通确实应进行,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由“指定”的人员负责。)
1. 请简述什么是潜在不安全产品,并描述通常如何处理这些产品?
答案:潜在不安全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的产品。通常的处理方法应遵循标准7.9.4中的规定,包括隔离、标识、记录和评估等措施。
2. 食品加工企业如何验证与食品接触表面清洗消毒的效果?主要针对哪些部位进行验证?
答案:食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对与食品接触表面进行样品检测或涂抹试验来验证清洗消毒效果。主要针对的部位包括员工的手(套)、工作服、加工用案台桌面、刀、筐、案板等以及加工车间地面、墙面等。这些部位都是微生物可能滋生的地方,因此需要重点验证。
3. 请简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原则,包括相互沟通、体系管理、HACCP原理和前提方案。
答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原则包括:相互沟通以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体系管理确保持续改进和合规;HACCP原理即通过危害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来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前提方案则确保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条件。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石。
前提方案主要是为了确保食品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控制各种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其作用是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
操作性前提性方案实例包括:
1.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包括生产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还需建立完善的水电系统,保证生产车间的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2. 操作性前提方案:具体涉及工作环境的卫生管理,如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场地、工具和设备。通过这些措施,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3. 人员卫生: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卫生规定。包括穿戴规定的工作服、发网、鞋套等,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4. 清洁和消毒:制定清洁和消毒计划,对生产车间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5. 虫害控制:实施虫害防治措施,如安装防虫网、定期进行害虫消杀等,以防止虫害对食品的污染。
二、危害识别与危害评价的区别
1. 危害识别:指识别与产品类别、加工类别和实际加工设施相关的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这是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初步识别。
2. 危害评价: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评估,确定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至可接受水平是否是安全食品生产所必需的。这是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确定。
三、HACCP小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能
HACCP小组是由具备HACCP方案背景知识、专业技能比较强的人员组成,包括对企业内各个部门的代表,如维护、生产、卫生、质量控制等人员的吸纳。其主要职能是制定HACCP计划、书写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验证和实施HACCP体系等。
四、综合分析题解答思路
针对所述情况,判断不合格项时,需根据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条款号和内容,以及不合格事实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在审核追查思路中,应着重了解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情况等,通过查看记录、实地考察、重新测试等方式进行验证。
对于火腿肠生产企业的审核,应重点关注车间的个人消毒设施、更衣室的管理、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等情况。通过查看记录、实地考察、询问员工等方式,评估企业的卫生管理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食堂管理方案与措施
食堂管理方案与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储存保管、留样管理等各个环节。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每年员工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足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定期对食堂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食堂环境的卫生整洁。
4. 对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交叉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如采取生熟分开、设备专用等措施。
5.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6.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对每餐次制作的食品进行留样,以备查验。
7. 实施严格的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和食品原料的来源可追溯。
一、增强公司餐饮服务质量
1. 构建全面有效的餐饮质量监督机制,以提升公司食堂的工作质量。通过这一措施,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的员工福利政策,进而在全体员工中塑造出公司的优秀形象。
2. 对公司预算中的食堂福利费用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食堂费用管理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纠正伙食福利费用使用上的不合理现象,为公司的节流开源做出贡献。
3. 规范食堂工作的各项操作流程,强化对炊事员的行为考评和绩效考核。特别要加强食堂卫生质量的管理力度,以防止员工因饮食不洁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二、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员工培训
1. 药品生产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活动,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要求。培训内容应涵盖:
- 全员性培训,普及GMP认证的基础知识。
- 针对生产人员的专业培训,包括生产工艺、岗位操作、生产管理以及设备操作、保养和清洁规程。
- 针对药品质量检查(QC)和质量监督人员(QA)的专项培训,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标准以及检验操作规程。
- 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和清洁规程。
三、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医药产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当前正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难题。各种矛盾逐渐凸显,产业已进入危机与转机并存的阶段。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新的市场竞争和洗牌重组的应对,都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命运。对此,我们需要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与准备。
四、借鉴西方产业经验
西方产业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北美摩根时代的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时的混乱市场竞争和频繁的价格战,到后来的市场集中和产业结构优化,都是值得中国医药产业借鉴的。*医药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市场竞争和并购重组,形成了今天的高集中度市场和竞争力极强的企业群体。
五、确保安全生产与隐患排查
为了保障医药公司的安全生产,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的安全,必须实施严格的安全运行和隐患排查制度。这包括安排24小时的安全值班,以监控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