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企业文化

《弟子规》助力企业管理培训,开启高效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3-14 08:58: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39   


分析维度 具体内容
《弟子规》含义 “弟子”指徒弟、学生,“规”指规矩、礼仪。《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秀才李毓秀根据孔子《论语·学而》中“弟子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成的生活规范,涵盖仁、义、礼、智、信五个价值取向,其中仁是核心,义、礼、智、信是不同场合的不同体现。其1080个字将五常大意落实到“温、良、恭、俭、让”。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各方面对应关系
  • 首孝悌:孝指孝敬父母,应用到企业中表现为员工忠于企业,尊敬前辈,是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也是道德根本和忠的前提,企业招聘应以德为先;孝是仁的根本,员工要使领导人安心。悌指兄弟之情,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对员工、老员工对新员工、上级对下级的关心帮助等,形成和谐关系,也是仁的体现。
  • 次谨信:谨是礼的行为体现,企业高层对老总应认真负责,有危机感,遵循温、良、恭、俭、让,先修己再达安人;中层要中庸变达承上启下;基层工作说话、办事应谨慎务实。信是五常之一,员工在企业工作和企业对外交往中应忠于职责,诚实守信,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 泛爱众:即博爱,员工之间在工作与生活中应平等博爱、友爱互助,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兼济天下的责任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仁的完美体现。
  • 而亲仁:指在企业中亲近有品德、专业知识丰富的前辈和同事,员工和同事应仁爱、合作,要树立以仁为本的理念,仁是义、礼、智、信的核心。
  • 余力学文:要求企业员工提升智慧,知行如一。
培训背景
  • 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称21世纪人类要生存,必须从2000年前中国的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但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如企业道德缺失、食品安全问题、官员贪污腐化、社会道德滑坡等,需要重视道德的教化力量。
  • 一些企业存在员工责任心不强、职场氛围不佳、团队凝聚力不足、员工有不良习性等问题。
培训收益 全面解决企业员工责任心不强、职场缺少积极正面工作氛围、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提升、员工有不良习性(如忠诚度不够、敬业态度不好)等问题,助力企业打造高效执行团队,提升员工素养,修炼团队心性,打造企业文化,升华企业品牌,创造企业效益。
对企业及人员的建议 知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家与企业员工都应该读《弟子规》。企业老板应亲自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按照《弟子规》的要求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因为管理最难的是人心,内部培训是企业发展的真正造血机制,《弟子规》蕴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相关著作及人物 周秀菊,河北藁城人,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在读,先后参与多项课题,编撰多部著作,公开发表十余篇论文,多年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研究,形成独具本土特色和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培训体系。其编辑推荐《好员工熟读<弟子规>》,是用传统文化凝聚企业人心的上佳之作。
《弟子规》具体内容举例及原意解读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唤应立刻回答,父母有事要做赶快行动,父母教导要恭敬听进去,父母责备应顺从并承担过失,体现对父母的基本态度。
  •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上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让父母安稳休息。
  •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出门要告知父母,回家要面见父母,居住要有固定的地方,职业不要轻易改变。
相关音频节目 喜马拉雅有《从<弟子规>谈企业管理》节目,主播多态积分007,播放162次,最近更新于2024 - 10 - 09,节目旨在提升员工素养,修炼团队心性,打造企业文化,升华企业品牌,讲述如何从《弟子规》中学习员工管理并落地。节目列表有《<弟子规>第二讲:请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吧!》《第一讲:总叙1,谁说<弟子规>是给小孩读的?》。

注释:

  •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的道德准则,从宋代起与三纲联用。
  • 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温”指温和,“良”指善良,“恭”指恭敬,“俭”指节俭,“让”指谦让。
  •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框架,涵盖了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


上一篇: 江猛老师--销售沟通激发客户诉说欲
下一篇: 《西游记》竟藏企业管理培训秘籍?快来一探究竟!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