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中国制造业纷纷倒闭,屹立在风雨中的制造业大部分在苦苦挣扎,政府倡导企业转型升级。国内需求侧纷纷海外采购,供给侧出现严重不符合,国家又提出供给侧改革。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异军突起,又如何能做到基业长青呢?
目录:
中国制造业现状
经济发展规律
*制造业比较
中国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一、中国制造业现状
制造业倒闭潮来袭,“中国制造”面临空前危机。从2013年开始,企业倒闭大潮就一波一波涌来,后浪推前浪,接踵而至。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物资严重过剩。更可怕的是在经营者还没有盘点明白的时候,国内的需求侧都纷纷上升为“精益消费”,而我们的供给侧却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管理下。在粗放式管理过程下的过剩物资并不能满足我们现代的消费者的“精益消费”需求。于是乎大家纷纷涌入海外,海外采购开始了。于是乎马桶盖、电饭锅……疯狂采购。
让中国制造业以“Made In China”称雄世界的是打火机、皮鞋、纺织品等技术含量低的商品。中国制造60%以上的商品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低廉产品,比如玩具、纺织品、打火机、纽扣、服装、传统机械、水泥、粗钢等,不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就是人口密集型行业。我们根本没有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
从企业的管理上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处在传统的粗放式和经验管理模式下,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生产的肯定是粗糙的低质产品,而国外的企业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生产的产品质量是精益水准的高品质产品,这也难怪为什么都跑去国外采购了。
从传统的汽车行业来看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我们自己都不愿意购买自己生产的民族品牌汽车,为什么?质量及产品的稳定性。其实产品技术没问题,为什么质量就上不去呢?
下图是汽车保有率前十位的品牌,我们民族品牌汽车占有率不到10%,只有五菱宏光,如单看利润和产值,那肯定倒数了。
二、中国制造业的位置
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现实情况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话语权、没有定价权,做的好的企业大多数是OEM;就像富士康一样,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说到富士康,我们就想到了苹果,就以苹果手机为例,苹果手机可以说相当一部分配件是在中国生产,最终在中国组装完成。但是,每一部苹果手机,49%的利润被*拿走,30%多的利润被日本拿走,韩国还拿走了百分之十几,中国最后只有3.63%的微薄利润。所以中国制造企业大都停留在产业链的*端。
经济发展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大都经历如下循环:
经济发展开始→企业增加→供给侧过剩→供大于求→经济危机到来→企业倒闭→企业并购→三国归晋→旗舰企业成型→新一轮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下一个经济发展循环)
哪家企业能在这经济危机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稳舵前进,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也就是大浪淘沙的佼佼者。
*制造业比较
*制造业前十强(Exxon, Conoco,
Chevron, GM, GE, Ford, H-P, Boeing, Apple,
and IBM)营业收入4.83万亿美元,超过德国GDP3.36万亿美元。十强总收入1.87万亿美元,与印度的GDP(1.94万亿美元)相当。
中国民营制造业前十强(联想控股、华为控股、正威国际、沙钢集团、吉利控股、恒力集团、雨润控股、美的集团、中天钢铁)总产值1.6507万亿人民币,折合0.2751万亿美元,相当于*的4%。
最近*媒体称:*制造“天下*”生产效率比中国高80%,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中国跟*之间的差距。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我们不能清晰的看透我们的竞争对手,那我们就无法超越!
中国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的秘密就是良好的管理+远见的战略+产品更新换代
企业基业长青,没有柯林斯和波拉斯说的那么复杂,核心就是战略+战术,战略是发展方向,战术是精益管理。就像柯林斯在《基业长青》里说的,企业管理者渴求获得经受时间考验的管理思想,目前世界范围内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管理思想就是存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精益思想。
战略是方向正确,战术是自身强大。中国企业几乎大都是死在自身强大上,因为每一轮经济危机都要淘汰一大批管理落后的企业。而中国企业家对管理的认识度很低,尤其是对精益生产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上的认知。通过多年的精益管理咨询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经营者大都对精益管理迟钝和缺乏热情”。而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一切向钱看,根本没有创建百年品牌的意识和思想,也很少有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大部分经营者和管理者都自以为是,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确是因为二十年的行业经验。中国的企业家根本就不能沉下心来研究管理,研究精益,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管理的结局。
粗放式管理和经验管理还能支撑多久?那些倒闭的企业会给屹立在经济风雨的企业怎样的启示?
中国企业要做到基业长青,必须有一批有远见战略的企业管理家,他们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却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不是为当下在管理公司,而是为后代儿孙谋福祉,为中国未来谋福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经营企业。
中国企业如果能做好以下四条,也就具备了基业长青的条件。
1、工匠精神:日本人穷尽一生磨练一项技能,日本企业历尽数十年优化一种工艺标准。当中国企业和中国人也具有这项匠人精神的时候,才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精品,对细节的执着,使我们对品质的追求没有终点,最终将产品做到*。就像澳柯玛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谁在追求呢?如果企业没有推行精益生产,又何谈工匠精神?
2、产品创新 :我们能否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开发新的产品,穷尽一生的智慧为客户开发一款满意的产品。智者说:“世界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产品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这印证了精益思想第一条:价值!满足客户的价值是我们产品的研发动力,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
3、全员创新:精益生产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全员创新的管理体系,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让每个员工都在创新,积沙成塔的创新精神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管理改革: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改革就是要从管理模式上变革,引进精益管理思想,引进科学管理方法,摒弃粗放式管理模式和经验管理,全面引进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让企业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升级。
说谁都会,但如何实现?有什么好的方法?
那就是彻底推行“精益生产”,企业家能静下心来,带领管理层钻进去,率领全军推行精益,形成文化,上升到企业哲学。
日本的马桶盖也好,电饭锅也罢,这不是战略问题,都是战术问题,都是在细节的执着追求上,是在推行几十年精益的基础上创新而制造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我们做好变革的准备,迎接管理的创新吧。
企业战略+精益管理+创新 = 基业长青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公式的意义,那你也就掌握了企业基业长青的秘籍!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