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泽杰

石泽杰

营销策划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分类

中国企业:生于机会死于变化

讲师:石泽杰   已加入:2895天   关注:1281   


放眼望去,今天中国的大佬们,或多或少是靠胆识和运气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诸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厂长经理负责制下的鲁冠球、步鑫生、马胜利;90年代初,市场经济下海潮时期的王石、史玉柱、郭广昌;21世纪初开始,国退民进、房地产、私募、互联网等风起云涌,市场机会增多。这个一阵龙卷风吹过来,猪都能飞来时代,成就马云、马化腾、许家印等。

的图片

自2009年开始,互联网高速且具有侵略性地侵占了传统行业,同时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内容和机会给所有的传统行业的运营者。3G + iphone + android所产生的推力,犹如溃堤的洪水一般。当我们打开手机、网页、报纸等,看到的不止是互联网出现了什么产品,出现了什么技术,看到更多的是,资本、金融、出行等快速进入互联网行业(例如:滴滴),看到的是互联网正在改造传统行业。

天变了,就在过去几年之内发生的。这次变化是巨大的,甚至有人总结成“十二级的台风、十二级的地震、十二级的海啸”。

的图片

面对互联网的汹汹大势,一些传统企业选择继续延续老路,仅仅把科技当成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受益的工具,而不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脱胎换骨;也有一些企业则破釜沉舟,打破现状,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力求创新,利用平台的优势持续打造优秀的产品。还有不少传统企业背着巨大的成就包袱,盲目自信,天性喜欢规避风险,面对变化,就像躲瘟疫一样避之而唯恐不及,然而结果却并没那么美好。

的图片

据《财富》杂志报道: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过7-8年;*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之多,约是*10倍。

的图片

我们的企业时常会感叹机会的缺失,甚至感叹未来的迷茫,有时候也会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甚至跌跌撞撞很多年。然而机会往往伴随着变化,很多企业都热烈期盼着机遇的到来,却又常常无法敞开心扉接受真正的变化。结果最终是中国企业往往大都生于机会,却死于变化。

事实上,想要抓住机会,就必须要接受、适应变化。然而接受、适应变化,寻求突破,首先就必须要学会创新。

在这样需要创新,提倡创新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不少中国企业的商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但是,我们的企业也应该注意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差距。*再小的公司,它的价值观都是希望它做的产品能改变世界。而我们国内的企业都还处于改变生活的阶段,目的是单一的商业或者财务诉求。

的图片

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创新竞争,然而现在的很多中国企业大都是缺乏创新动力的,一方面,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处于全面成长追赶阶段,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及人口红利、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等多种红利支撑,仅仅凭借这些红利支撑,企业就能赚不少钱了,又有谁愿意去投入那么多资金、精力搞创新,这点对于中小私营企业更为普遍。此外,很多国企也是没有创新的动力,政府行政垄断外加补贴,不需要太多的创新也能够过的不错。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最明显的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如果一个公司研发出来个新产品、新工艺,还没上市几天,就被其他企业模仿去了,那谁还愿意去花钱搞研发。剽窃成本太低,法律保护力度不够,显然打击了许多国内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的图片

然而,现在中国经济赖以快速增长的多种红利支撑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人口红利、资源优势、环境承受力以及追赶型增长的模式,都已经达到了极限。中国经济走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行业已经不是之前的模仿+复制就能生存的了。

的图片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乐观却焦虑的时代,无数产业受到了科技的破坏性冲击。有的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有的人说是最坏的时代,有人说这是传统企业被干掉的时代,有人说这是屌丝逆袭的时代。在人口红利将尽,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该如何在分崩离析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呢?

上一篇: 不会“装”,怎么混职场?
下一篇: 情景规划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