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海盛

栗海盛

心理课程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心理课程

NLP与心学

讲师:栗海盛   已加入:2919天   关注:2342   


明朝一哥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

我们这里简单地对前面两句话做一个阐述,以便我们后面对NLP的换框法进行讲解!

无善无恶心之体

(体:本也;根本、本来。心之体:心的根本,心的本来。)

句释:心本来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善不恶。心之体,即是本心,是禅宗所谓“本来面目”。

有善有恶意之动

(意:内心的思想、内心的想法。意之动:思想在活动,念头在活动)

句释:心之体如深潭般沉静,意之动如风吹水面,呈现出无比活跃的种种念想。而平常这些成千上万的念头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跟自己的期待和欲望相关。简单地说当你对事物有对错、好坏的判断标准的时候,其实是你的念头起来了,你是思维开始活动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简单地讲: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是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如果我们有善有恶的区别,那就是我们起了意念。(PS:之前的文章讲过事物的空性,是同一个意思)

这里得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所有的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义,则一件事情:

第一,可以有这个意义,也可以有那个意义,当然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

第二,可以有“恶”的意义,也可以有“善”的意义。

既然如此,那么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意义而且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止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总之,我们只需要找出其中最能给自己帮助,最能达成效果的意义。NLP换框法,就是转变事情意义的方法,也是正面意向的行为选择方法。换框法分为:环境换框和意义换框。

什么是情景换框呢?一样的经验、行为或事件会随着发生的情景不同,带出不同的意义和结果。简单地说同一个行为(X),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意义(Y)存在。

Y1

X = Y2

Y3

王阳明用心学给我们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所以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

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立即察觉到传播心学世界观的机会来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

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

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

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

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

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

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

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

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

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

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

NLP情景换框法解码:同一事物在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意义。

1、草对花园来说是“恶”,但是对草坪来说,草就是“善”,而草本身是“无善”“无恶”的。

2、黄金在手上是“善”,但是在胃里却是“恶”,而黄金本身是“无善”“无恶”的。

3、粪便在薛侃眼中是“恶”,但是在老农心中却是“善”,而粪便本身是“无善”“无恶”的

意义换框:也称内容换框。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止一个意义包含其中,那么我们以效果为导向,找出事物当中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这便是意义换框法。

X = Y, 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

Y1

X =Y2

Y3

举例:

1、老了就是什么都没用了啊--》【内容换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解码:老了(X=没用(Y1--》老了(X=家里的宝(Y2

2、我没钱,只能买一辆小型的汽车。”--》【内容换框】:“好呀。买辆小车,既可以省油费,还容易泊位停车。”

解码:买小型的汽车(X=没钱(Y1--》买小型的汽车(X=省油费,容易停车(Y2

这里,我们再介绍一个简单易用的五步脱困法。

另外,情景换框法和意义换框法经常是结合一起来用的。特别是意义换框法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它需要通过先跟后带的同时,不断地变换事物的意义,从而最终达到效果。关于这些,我们会在后面的分享中再举例说明。敬请期待。

上一篇: 企业培训,参加小班公开课更靠谱
下一篇: 销售技巧培训班,别参加大课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