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投资理财

"以房养老",市场前景分析

讲师:   已加入:20049天   关注:2340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房养老"的话题,所谓应时而生,其带来的市场憧憬,地产商们对它抱有巨大预期,养老地产成为地产商们和基金的新宠。例如中国人寿在河北就做了万亩养老地产项目的规划。

     但最近他们被泼了一盆冷水。去年底,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暂停了养老综合用地招拍挂。分析人士认为,相关部门是担心养老用地走样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核心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养老产业运营模式,加之养老运营、专业化养老看护医疗、收费标准等其他相关配套条件均不成熟,养老产业暂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的生态环境。

     毋庸置疑,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公开资料显示,到2015年我国老龄人口结构比将达到30%以上,其中80岁老人占20%以上。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为4万亿元,这个数字在17年后可能会达到13万亿元。养老地产的开发者们都在盘算着这样一笔账——在总量巨大的老年人口中,只要有10%入住养老社区,就有可能在未来三年产生至少4500个养老地产项目需求。

     这其中还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养老基金会筹备处主任黄绍辉告诉《环球企业家》:“中国养老问题可能在会2015年之后凸显出来,那时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女性开始退休,而她们大多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到时养老的需求很快就会膨胀。”

       政策面的利好也是重要原因。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国家连续出台鼓励养老产业的政策,希望更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还提出将在全国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但养老地产是一个需要耗费巨资的产业。一个开发机构面临的支出不仅仅包括硬件住宅的开发,还有医疗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大量医护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这比开发一般商品住宅的成本高出了三分之一。在大部分的养老土地项目价格都没有得到优惠的前提下,高额的费用为开发者带来了极大的营运困难,而他们的资金大多来自短期融资。

         糟糕的是巨大的支出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养老地产项目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营销周期。开发者要确保高水平的管理、经营和服务,就必须长期持有物业,这意味着养老地产必须通过租赁而不是出售实现盈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养老地产在没有明确政策优惠的情况下,依靠租赁和服务实现盈利几无可能。以保利地产的*自持经营的养老地产项目保利安平·北京和熹会老年公寓为例,该项目预计需要30年才能收回成本。在利益的考量面前,地产商们或许正在纠结究竟是卖房子,还是卖服务。

         令人担忧的是,养老地产大跃进式的投资已超过千亿元规模。目前在国内养老地产领域共有三大投资主体:一支是以万科、绿城、保利地产、联想控股、香江国际、复星为代表的“房企系”;另一支是“保险系”,自2010年9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后,保险资金正式获准进入养老地产,到2012年底已超过500亿元;最后一支是“央企系”,*代表的是中国石化斥资80亿元在四川布局养老项目。

        显然政策面敏锐地发现到其中隐藏的风险。清华同衡养老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张劲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养老主要是看后期的服务,这和一般机构看重的兴奋点不太一样。当前住宅地产遭遇严厉调控,具有公益性质的养老地产有时带有一定政策支持,这为一些开发商带来了可钻的漏洞,有的借发展养老地产为名,实际上在圈地卖楼。例如,位于西塘古镇的一个养老地产项目,尽管开发商配置了约9000平方米国际护理中心等养生配套,但项目依然以销售别墅和电梯小高层公寓为主,开发形式与传统地产并无太大差异。在这些项目中,养老地产无非是炒作的一个新概念和噱头而已。这些现象制约了政策进一步开放的速度。

        持反对意见的黄绍辉并不认同养老地产政策有收紧的趋势。他表示,北京的养老地产开发正处于实验的阶段,政策方面还有不规范的地方,暂停招拍挂并不代表政府未来不会在这方面全力以赴。“经过出让一块地的经验总结和调整之后,相信很快会有更新的政策出台。”黄说。

      或许正基于此,养老地产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从2012年以来,除了常规的房企系、保险系和央企系开发商,更多的实体资本也加入到这一领域。黄绍辉表示,养老地产不仅仅解决老人居住问题,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产业,资本在看到这个趋势后需要一个提前酝酿和布局。这还涉及到开发主体的战略取向。中宏地产副总裁金洁对《环球企业家》说:“有的企业侧重短期回报,有的企业看重中长期回报,但开发养老地产是一个长线投资。”潜台词是,如果想狠捞一笔,绝非易事。

来自环球企业家

上一篇: 债券融资模式——金融租赁融资
下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新方向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