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P管理心学公开课
培训对象:
团队管理者
课程背景:
自然科学(数学、物理)与精神科学(心理学)有着明显的分别。自然科学探讨的是物质的规律,看重本质、因果,精神科学发掘的是精神的力量,讨论的是信仰、期望。人的本性是精神,团队通过精神完善达到经营完善。“理”原本就是指玉石的纹路,管理就是要顺着人的本性去理之。如果企图通过外力去改变一个人,控制一个人,就是把人当作物体来对待,就远离了管理的本质。
自我管理是最好的管理。自我管理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都有精神本性。管理者就是要用“本性去管理本人”。这样的管理思想需要尊重人、观察人、发现人、成就人,把人当人看,通过成就人的精神成就团队,这是对工业革命把人当机器的颠覆。
课程专注于讨论高绩效管理、低物质成本背后的心理本性。正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只有“理”了员工的心,才可能高效地“管”好人。这些本性通俗地称为人的“心理开关”,包括个体和群体“开关”。
管理者需要学习这些“永恒”的“开关”,这些开关无处不在,并且不会随着社会的动荡而起伏。经典的心理实验对这些“开关”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例如,倾听能够助人主动解决问题,强权更能满足一线员工对安全感的需要,示弱能满足高手的表现欲望,意识到旷世奇才的理性精神能够更好合作,领导与团队文化应该互相补充而达到均衡状态。
四个“开关”寻求上下级*成本的互动,由内及外、由易到难、由小到大。课程既有真实的生活案例,又有激荡的现场论辩,最后把深刻的心理原理转化成具体的实操行动。
课程大纲:
引 言 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区别
1、案例:如何让猫吃辣椒?
2、课题:什么样的管理最有效
3、结论:管理要激发被管理者的自主自愿意识
4、应用:如何让大家开心自愿加班----体验感
5、升华:哲学上说的三大自驱力才是管理的内核
模块一 安全开关:倾听心理需求(学会在管理活动中关注他人的根本需求)
1、案例:成人管理沟通《卖房子的女人》
2、课题:如何关注人的深层精神需求
3、结论:管理者的要以“精神优先,目标其次”的心理学管理思路
4、应用:(1)人的三类心理安全:权力、能力、地位
(2)工作动力研究找到工作除挣钱外的精神理由
(3)内控系统分析表辨识定位各种下属
5、情景训练:下属的抱怨如何处理?如何拒绝下属?如何辨识下属的假面?等
模块二 服从开关:关注下属信念(如何通过魅力型管理者的示威来提升基层执行力)
1、案例:《华尔街之狼》的管理成效
2、课题:管理者的魅力哲学
3、方法:语言唤醒-亮剑激励法
4、心理学研究:电击实验(1961,耶鲁大学,米尔格莱姆)
5、应用:(1)示威激发下属信念的行动步骤
(2)提要求提升下属执行力的技巧
6、赋能:提升下属幸福感ABC理论及BVR系统
7、情景训练:如何树立权威?如何在管理中宁静致远?等
模块三 机会开关:给予高手机会(如何通过示弱管理提供机会促进高手的创造力)
1、思考:管理的风险和机会并存
2、案例:女性如何把皮箱放到行李架上?
2、课题:如何激发高手的自驱力
3、心理学研究:监狱实验(1971,斯坦福大学,津巴多)
4、应用:(1)示弱的五个步骤
(2)示弱法的前提条件
5、进阶:认知失调模型促进“化敌为友”(1959,费斯廷格)
6、转化:鲜花为何会插在牛粪上?
7、情景训练:如何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如何影响上级?等
模块四 风格开关:管理风格建立(如何通过管理者与团队互补促进团队绩效)
1、现场测评:管理者个人风格和团队风格测试(费德勒权变领导模型)
2、课题:管理者风格与团队风格测评解读
3、权变领导:“管理者-团队”风格互补的四种格局
4、应用:(1)个人风格与团队文化互补
(2)风格重叠的解决之道
5、延伸:将互补思想贯彻到团队组建:左右平衡与互补
6、进阶:管理者用人的策略
总结: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修炼
附件1 课后行动计划
第一模块
实践:用关心三种安全感的方法,与一位下属沟通
衡量时间:1周内
衡量标准:对比以前过度关注目标的方式,观察效果变化
第二模块
实践:针对一项任务,向员工下达高要求
衡量时间:1个月内
衡量标准:工作效率提高
第三模块
1、示弱激励能人
实践:与某位优秀员工谈话,求助一项艰巨任务
衡量时间:半个月至一个月内
衡量标准:使用示弱方法,激发自我承诺
2、一美元应对恃才傲物
实践:沟通的一位逆反心理的高手或者无理投诉客户,观察并情感深入
衡量时间:3个月至1年内
衡量标准:对比过度迁就的效果
第四模块
实践:用权变领导表格诊断所在团队
衡量时间:1个月内
衡量标准:进行要素的调整,观察效果
讲师介绍:
吴建民老师 实战管理专家
曾任:保利发展商学院(企业大学)副院长
曾任:威莱集团培训学院(企业大学)院长
曾任:泰盈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曾任:雅居乐控股培训经理
曾任:某知名咨询公司资深管理顾问
MRCP管理心学公开课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