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沟通技巧 [返回PC端]

《跨部沟通与协作》

发布时间:2021-04-22 11:46:18

讲师:晋纪书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70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沟通与协作培训

 
课程受众:  企业高、中、基层,各部门管理人员,需提升沟通能力的员工
课程时间:  2天
授课方式: 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练习+录像学习+讨论分享+现场问答+个性指导
课程特色:  气氛活跃互动,内容启发顿悟,方法实用可操,设自由问答时间解决实际困惑
 
课程背景: 
为什么我们抱着美好的愿望,却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为什么我们沟通的出发点是要解决问题,却引发出很多坏情绪?
为什么部门间总是沟通协调不通畅,导致配合度差,效率低下呢?
为什么尽管我们表达的很清楚,但对方仍然误解我们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是用心沟通,对方却感受不到?
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有些人真的很难沟通?
对不同的人,应该如何调整沟通的方式?
如何让沟通变得更有效?
如上这些问题,经常会困扰我们。而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越来越依靠团队作战,因此,合作、沟通、协调就显得更加重要。企业里长期沟通不畅,部门间人际关系紧张,团队凝聚力差,会导致运作效率低,管理成本增高等等,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跨部门沟通技巧》培训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所以,很多优秀的企业把《跨部门沟通技巧》的培训作为每年培训计划中的必修课。
 
课程收获: 
1. 了解跨部门沟通在企业中的意义
2. 明白跨部门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及背后的原因
3. 了解部门内及跨部门沟通的区别和难点
4. 了解什么样的沟通受欢迎,什么样的沟通令人讨厌
5. 了解评价沟通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6. 学习跨部门沟通中应具备的四大心态
7. 学习跨部门沟通中应了解的十点人性
8. 学习跨部门沟通应掌握的十大技巧
9. 学习改善跨部门沟通的十个方法
10. 挖掘企业内部门之间沟通障碍的深层原因,融洽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率,实现企业和个人目标。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认识跨部门沟通
1. 跨部门沟通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2. 跨部门沟通常见的问题剖析
3. 跨部门沟通出现问题的背后原因
4. 部门内沟通和跨部门沟通的区别和难点
5. 你理想的跨部门沟通现状
6. 沟通六种渠道及工作中选择沟通渠道的原则
7. 优秀企业的沟通典范:摩托罗拉 & 丰田公司
8. 影响沟通的三个因素
9. 沟通中常见的四大误区
10. 评价沟通效果的五大标准
11. 沟通六种渠道及工作中选择沟通渠道的原则
12. 案例讨论:受人欢迎的沟通 & 令人讨厌的沟通
第二部分 跨部门沟通应具备的四大心态
1. 案例分析:相由心生 & 口乃心之门户
2. 沟通应具备的心态之一--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欣赏
3. 沟通应具备的心态之二--发光体,不做黑洞
4. 沟通应具备的心态之--焦点在内 or 焦点在外
5. 沟通应具备的心态之四--与难以沟通的人沟通,是提升我们沟通能力的*时机
6. 案例分析:从一个案例中,看到心态对沟通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第三部分 跨部门沟通需了解的十点人性
1. 人希望被赞同
2. 人愿意被认为出发点是好的
3. 人希望有共同点
4. 要想处理好事情,先处理好心情
5. 情感帐户:有存款才能支取
6. 人愿意采取行动的两大动力: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
7. 人性五层次:人们希望高层次欣赏,低层次批评
8. 你给的未必是对方想要的
9. 调焦到你要的事情上
10. 性格不同,沟通不同
第四部分 跨部门沟通需掌握的十个技巧
1. 创造正面氛围
2. 建立亲和力三招 
3. 发问和聆听的技巧
4. 感性回应 
5. 催眠三“yes” 
6. 单/双向沟通 
7. 巧用封闭/开放式问题 
8. 探秘术 
9. 五步抗拒消除法 
10. 巧妙换话
11. 案例练习:十五个主题沟通练习,让学员掌握沟通技巧
第五部分 改善跨部门沟通的十个方法
1. 完善流程接口,厘清灰色地带,完善岗位说明书 
2. 正式沟通---建立跨部门沟通会议制度,高效解决问题,信息共享
3. 非正式沟通---提升情感帐户的存款 
4. 知己知彼---轮换岗位,加强对其它部门的理解 
5. 闭环管理,下家找上家 
6. 双向沟通,明确5W2H
7. 要积极,不退缩、不侵略、不争执,寻找互利解决方案,创造企业内部开放坦诚的沟通氛围 
8. 多用“我们公司、我们部门”,不用“你们部门”
9. 如果沟通太多,需调整组织架构,部门外沟通变为部门内沟通 
10. 信息链过长,需调整组织架构,精简层次和环节,建立信息沟通系统 
11. 优秀企业的沟通典范:摩托罗拉 & 丰田公司
12. 案例讨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沟通问题,现场分析解答

沟通与协作培训

上一篇: 基于DISC高效职场沟通
下一篇: K-GOLF王者高尔夫 — 沟通管理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