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设计课程
课程背景
Workshop(工作坊)是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也是组织内部策划线下交流活动的常见模式。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主持人的引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
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较,首先Workshop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都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其次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可以在某人的家里,也可以在正规的会议室里面,也可以在任何地方,时间与地点都比较灵活;成本低,因为都是一起探讨和集思广益的活动,不一定非得外请专家和老师,甚至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采用“AA制”的Workshop,仅需支付餐饮与场租即可。
课程收益
学员将会全程体验通用型课程《商务演讲与授课技巧》做案例,学到
1.授课技巧:比如开场、表达、发问、接话等教练话术的体现;
2.workshop引导技术,引导与会者开展练习或思考等技巧。
课程对象
工作绩效建设在与不同打交道基础上的职业?士;在?作中需要辅导员?,渴望提升个?影响?的经理?;需要经常与公司内、外客户沟通协作的中基层主管;或是在销售场合需要说服别?或与人谈判的中基层主管。
课程大纲
一、workshop的方式
1、开始前5分钟准备要点
2、最常用的开场白
通用课程案例《商务演讲与授课技巧》如何用workshop的呈现做方式?
第一次研讨:自我介绍如何实现逻辑、联结和画面感,从而实现令人印象深刻?
3、通常使用的workshop方法
1)讲授法
2)故事法
3)提问法
4)演示法
5)研讨法
6)视听法
7)角色扮演法
8)案例分析法
9)游戏法
4、Workshop的艺术与技巧
1)过渡的技巧
2)好的结尾
3)创造完美结局的原则
4)有效的训练方法
通用课程案例《商务演讲与授课技巧》如何用workshop的呈现做方式?
第二次研讨:主题是优秀的培训师应该具备哪些优秀的特征?
二、workshop的困境
1、如何克服困难的局面——自身
2、如何克服困难的局面——与会者
3、如何应对困难的局面——其他
4、时间的失控
5、场面的失控
6、环境设备的影响
7、workshop之各种困难研讨
通用课程案例《商务演讲与授课技巧》如何用workshop的呈现做方式,
第三次研讨:好的课程名称和符合SMRAT原理的课程目标如何萃取?
三、workshop的引导
1、成功的案例故事
2、引导讨论过程的:ME/WE/US
3、学习的四维象限
4、教练式培训工具
1)1C:中心状态
2)3M:培养正向卓越
3)3F:创造觉察
4)5R:聚焦目标
5)8B:高效行动
6)SEA:支持鼓励问责
5、其他一些提升教练引导的路径
1)教练状态
2)双轮CPU
3)3A教学设计
4)4P四象分类
5)5O组织排列
6)6Q问题引导
7)7T时间轴
8)8维生命意图
通用课程案例《商务演讲与授课技巧》如何用workshop的呈现做方式,
第四次研讨:分享商务演讲与授课技巧的设计思路,正视问题并自拟解决方案。
Workshop的综合能力评分表
评审项目基本标准项目综合评估得分各项简评或需要说明的内容
5 4 3 2 1
ABCDE
优秀比较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1、仪表整洁、服饰职业化、表情自然
2、视线、眼神照顾到所有与会成员、有亲和力
3、站姿自然大方,位置恰当、走动到位
4、手姿运用得体、肢体语言有感染力
5、PPT规范合理结合多媒体、板书熟练规范
6、声音洪亮,语速适宜,普通话标准
7、语调、语气自然、生动,抑扬顿挫
8、吐词清晰流畅,语言有感染力
9、开场白简洁明义,气氛热烈,有破冰效果
10、有明确Workshop目标,并能有效达到
11、内容与主题紧密联系,有逻辑性,条理性强
12、针对Workshop任务,采用适当的逻辑机构
13、充分调动与会成员参与话题,互动性强
14、和与会成员多向沟通,有一定的控场能力
15、善于提问,善于回答与会成员提问
16、关注与会成员的不同需求,对症下药
17、根据反馈对内容进行适时调整,时间控制好
18、所使用道具丰富、具体、生动,利用多种媒体
19、应变能力强,能解决突发问题,不紧张
20、结尾效果好,有效回顾重点,即时反馈
项目小计
实际得分
评委签名 日期
Workshop的专业技术要求(摘要)
一、和与会成员建立和保持连接
1、Workshop主持人和与会成员建立连接需要在一开始的「破冰」环节,开场白要简洁明义,气氛热烈,有「破冰」效果,也需要在内容进程中继续保持,包括Workshop回顾时也自始至终不失去连接。
2、很多时候,Workshop主持人需要知道Hold住全场,一般是指两个层面,一是Hold自己,要避免洋洋自得、浮躁情绪、放纵感情还要避免虎头蛇尾;二是Hold离自己距离最远的与会成员,因此,以下因素不可忽视:
(a) 仪表整洁,服饰职业化,表情自然
(b) 视线,眼神照顾到所有与会成员,有亲和力
(c) 站姿自然大方,位置恰当,走动到位
(d) 手姿运用得体,肢体语言有感染力
(e) PPT规范合理结合多媒体,板书熟练规范。
3、 Workshop时,很多行为被视为和与会成员失去连接:
(a)转身背对与会成员出现三次,包括板书时或挡住与会成员视线的背对行为,处理紧急故障除外;
(b)非指向与会成员的刀斧式手势累计三次,指向与会成员的刀斧式手势一次;
(c)非指向与会成员的「一指禅」或「二指禅」手势三次,指向与会成员的「一指禅」或「二指禅」手势一次;
(d)双臂环保、双手反背、双手叉腰或双手插口袋、双手搭握在一起放置在前部的自我保护和防备累计出现三次;
(e)坐着Workshop看着电脑、站在电脑前或「回头望月」式的读PowerPoint或Keynote文字,也包括不读文字也回头对着PowerPoint或Keynote,即便是站到最后一排读PowerPoint或Keynote文字,虽未未挡住与会成员视线,但读文字的时间超过整个Workshop过程的30% 或超过三次的;
(f)视线不在与会成员身上也不在教具上,适用诵读的内容除外;
(g)双臂摁在与会成员的桌上,居高临下和与会成员交流,显示出强势的风格;
(h)累计以三次以上封闭性问题问与会成员,没有真正和与会成员平等分享与交流;
(i) 吐词含糊,语言无逻辑或累计三次以上明显忘词,停顿累计超过10秒而无补救对策;
(j)有明显的外来噪音、照明故障、强弱自然光、风雪降温、室温偏高或偏低等干扰观看的因素未被关注,没有采用「免责条款」的方式予以排除,不顾及与会成员的感受;
(k)与会成员犯困打瞌睡或明显的交头接耳,提出疑义不被关注,也不及时干预,未及时调整Workshop计划和活动安排,对与会成员漠不关心。
二、 表现出对有关命题的知识
1、在序言部分,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破冰」环节,都要解决与会成员心中的疑问,特别是需要BC申请人能说明自己的有关命题的专业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职衔、职称、职务或相关职业资格都是值得被公开介绍的,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头衔的专业经历或标志性事件可能更有说服力。
2、内容与主题紧密联系,逻辑性和条理性强;切勿出现「文不对题」的过程。
三、鼓励与会成员参与
1、充分调动与会成员积极参与Workshop,互动性强;
2、和与会成员多向沟通,有一定控场能力且不强势;
3、给予意见时应先以正面评语开始,赞扬他们的表现。
四、有效沟通(语调,态度,节奏)
1、沟通时的语调包括:
(a) 声音洪亮,语速适宜,普通话标准;
(b) 语调、语气自然、生动,抑扬顿挫;
(c) 吐词清晰流畅,语言有感染力。
2、积极的肢体语言能传递正向的态度,这包括:
(a) 专注于他人的兴趣或需求,并作出适当回应;
(b) 做共情的心灵魔术师,能给予与会成员同理心;
(c) 善用目光和微笑,对所有与会成员都有目光交流且每次不于1秒的注视;
(d) 学会适时“示弱” ,避免和与会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对立和冲突;
(e) 保持适度的距离,社交距离在1.3米~2米之间,亲密距离在0.75~1.3米之间。
3、语言节奏和肢体节奏包括:
(a) 语言节奏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因此,节奏的呈现不能有过多的信息量和内容字数,中文字数控制在140~170字/分钟,英文单词数控制在150~170字/每分钟;
(b) 手势节奏会因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急缓、形状、角度等不同变化,所表达的思想含义和感情色彩就有很大差别,比如:在胸部以上的,常常用以表达激昂、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情感;在胸腹之间的,常用以表示一般叙事说理的较平静的情绪;在腹部以下的,常常以表示否定、鄙视、憎恨等内容和情感;
(c) 语速超过210字/每分钟,视为语言节奏无法显示长短、高低和轻重等规律;双臂贴在双肋、伸出手臂僵直或手势基本在腹部以下的,都视为消极的肢体节奏。
五、在适当时候发问了解与会成员的感受
1、既善于提问,也善于回答与会成员问题
2、关注与会成员不同需求,对症下药
3、根据与会成员反馈对Workshop进行适时调整,时间控制好
4、道具丰富、具体、生动,利用多种媒体
5、应变能力强,能解决突发问题,不紧张
六、提供建设性意见
1、与会成员即使不能给到Workshop主持人满意的答复时,除按照具体标准的判断以外,一般不直接给予负面评价,当与会成员拒绝接受本标准的相关内容,并表达不同观点时,Workshop主持人也须:
(a)避开锋芒、转移矛盾
(b)肯定态度、不予置评
(c)欲扬先抑、避实就虚
(d)长话短说、莫测高深
(e)融会贯通、启承转合的积累
(f)说学逗唱、插科打诨的运用
2、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不等如正面的肯定。负面的评语,如有技巧地表达,可以是很重要和很有用的意见。明确指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3、结尾有效回顾Workshop重点,即时评估反馈,并预留Q&A的时间。
工作坊设计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