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资本运营 [返回PC端]

银行网点数字化转型下的经营管理方略

讲师:吴易璋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168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经营管理方略

课程背景:
   在万物皆数、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银行数字化转型本就迫在眉睫,而突如其来、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疫情,则进一步凸显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几乎所有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与此同时,曾经的利润中心——营业网点,却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是进?是退?专家学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作为银行经营前沿阵地和基础渠道的营业网点,不仅是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窗口”,更是展示金融科技应用的“窗口”,能让客户直观感受和体验到银行转型升级后的新“场景”。高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正逐步从提升效率的辅助工具转变为驱动领域变革的核心力量,推动物理网点向着更加智能化、轻量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综合化的方向演进。 *限度地挖掘网点价值,有效连接线上和线下、交易和体验、便捷和安全、客户和服务,将成为银行重启增长引擎的发力点。
   然而,对于广大基层银行网点的行长和客户经理们来说,如何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的冲击,并顺势而为、借势而上,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课程特点:
1、解读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相关概念和应用,以及将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价值和改变。
2、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思路和具体做法,了解数字化银行的思维模式、经营模式、产品模式、风控模式、组织架构以及系统架构。
3、启发基层行长和客户经理如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特点,进行业务深度挖掘,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与营销方式,发现新需求和增长点。
4、结合案例分析,为银行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如何将数字化进行落地实施提供思路。

课程大纲:
第一节:银行4.0时代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一、银行的“柯达”时刻
1、从胶卷相机、数码相机到拍照手机
2、从ATM机、自助终端到智能手机
3、思考: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4、思考:“数字化”与“互联网+”,区别在哪?
5、产品×服务×有效感知=客户体验
二、从实体网点到数字银行——银行4.0发展路线图
1、银行1.0
2、银行2.0
3、银行3.0
4、银行4.0
三、传统银行线下模式的局限性
1、获客、风控、运营存在局限
2、银行业务高度依赖人工处理
3、线下业务加大财务管理难度
4、无法满足零售小微客户需求
四、银行基本业务模式因科技发展而持续改变
1、用户体验持续提升
2、潜在客户群体扩大
3、金融服务空间拓宽
4、金融服务时间延展

第二节:主流银行网点数字化转型做法与趋势
一、网点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背景
1、数字化是时代发展新革命
2、数字化是客户需求新趋势
3、数字化是银行变革新动力
二、网点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
1、布放智能设备,实现硬件智能化。
2、拓展便民服务,实现功能扩容化。
3、链接多维场景,实现渠道融合化。
4、优化营销工具,实现营销智慧化。
三、网点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趋势
1、“开放+场景”,重构完整生态。
2、“效率+个性”,塑造*体验。
3、“画像+方案”,助力精准营销。
4、“模型+预警”,构建智能风控。
四、典型案例解析

第三节:数字化转型下网点营销模式重构
一、网点功能多元化
1、拓展网点功能。
2、推进业务升级。
3、借助数字地图。
4、抢占G端入口。
二、业务联结线上化
1、建设“零接触银行”。
2、构建“网点+APP”服务新模式。
3、打造零接触服务。
4、强化系统平台支持。
三、金融服务开放化
1、保持“开放心态”,建立多场景融合服务平台。
2、提升服务能力,贯通内外部场景和业务渠道。
四、金融产品定制化
1、有效整合大数据信息,做好分析、加工与应用。
2、实现“千人千面”精准画像,提升产品服务能力。
3、探索贵宾客户尊享服务,赋能网点客户经理创新。
五、银客交互情感化
1、构建“四位一体”客户连接网络与营销服务体系。
2、建立“零接触”线上线下多渠道一对一服务机制。
3、打造基于网点位置与周边商圈的商户池和权益池。
4、重点关注小微零售客户全生命周期金融旅程。

第四节、网点数字化营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数字化营销转型
1、硬件升级。
2、外拓升级。
3、流程优化。
二、构建新型营销生态圈
1、绘制金融生态图谱。
2、打造营销生态体系。
3、构建渠道融合营销网。
三、激发全方位营销活力
1、建立联动营销机制。
2、创新鼓励特色机制。
3、改进考核计价机制。
四、强化综合化营销支撑
1、动态优化劳动组合。
2、提升智能管理质效。
3、全面强化基础保障。

经营管理方略

上一篇: 微利时代下的智慧营销
下一篇: 商业银行风险计量及大数据风控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