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国学文化 [返回PC端]

人生哲学与生活智慧

讲师:赵志航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131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一、智慧的痛苦与哲学的魅力
《圣经故事》:伊甸园
伊甸园神话的寓意很清楚:智慧与原罪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智慧就是人的原罪。
当人类从自然之中脱颖而出,割断了连接他与自然母亲的脐带而独立存在之后,他就再也不能完全依靠自然的本能行动了,他必须依靠理性的眼睛在数不清的可能性中为自己做出选择,从而便置身于危险之中。
与主体的目的、意愿或需要相关的事物有很多,从广义上说,我们甚至可以把一切与主体相关的东西都看做是“有价值的”,因此人的存在其实就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
1.关于哲学
首先,有人认为“哲学是科学”。
其次,有人认为“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
最后,有人认为“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
2.诘屈聱牙论哲学
柏拉图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如同其他的哲学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哲学家们要思考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逻辑,形而上学,政治,伦理,美学。
3.生活的意义与生活方式
第一个靠哲学发财的人:泰勒斯
生活在木桶中的第欧根尼
如果哈姆雷特问你:生存还是灭亡?你将怎样作答?
费尔巴哈说:我吃饭时是唯物主义,我思辨时是唯心主义。
游走于演绎法与归纳法之间的波普尔。
4.哲学思辨与心理健康
--在公元前4世纪之前,由智者们和诸如此类的人提出的思想非常之多。但是直到穿着呱嗒板儿的希腊人苏格拉底的出现,哲学才开始了不得起来。他说知识即美德,因不虔诚而被判死刑,自己饮鸩而死。
--苏格拉底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就死了,但是,幸亏有他的一个学生柏拉图,我们才能对苏格拉底进行更多的了解。柏拉图认为存在着与一切事物相对应的完美的形式,而我们通过感觉所了解到的世界只是事物的幻象。
--柏拉图的一个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后来成为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历山大后来做了很多大事,特别一提的是征服了世界。亚里士多德发明了逻辑,从以下三段论开始说起:(1)每一个希腊人都是人,(2)每一个人都终有一死,然后得出结论(3)每一个希腊人都终有一死。听起来很符合逻辑。
--西方世界对以上内容揣摩了几百年。然后勒内·笛卡尔(1596-1650)来了,他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创始人。他一直怀疑周围存在着的这个世界,他发现他*能确信的就是自己在思考。我思故我在--就是他所说的一句话。而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他一直徒劳地试图去证明宇宙不是他的幻想所虚构的。
--约翰·洛克(1632-1704)在他57岁之前一直没有时间出版任何东西。他用经验学说熟练地避开了笛卡尔信徒关于思想与身体的关系的笨拙问题。通过我们的感官,我们从经验中获得了知识。好吧,这不是废话嘛。
--如同洛克一样,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理性的提倡者。康德试图去证明道德行为也是理性的:换句话说,作恶就是愚蠢。事实上,终其一生,康德从来没有冒险离开过他在德国的家乡一英里。
--这是个鸟吗?这是个飞机吗?不,这是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他创造了超人哲学,他否定了基督教精神。希特勒是他的忠实粉丝。
--路德维希·维根斯坦(1889-1951)在一生中只出版过一本书。这本书有着时髦的名字--《逻辑哲学论》。在书中他辩称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的共同语言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意味着关于世界的客观真理就很难被建立。在他死后,他的学生的一些课堂笔记被结集出版了,这本集册显示,在他的《逻辑哲学论》出版后维根斯坦用尽了他的一生时间来反驳自己的观点。

二、大易智慧: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按照易经哲学传统,国学也呈现“*九宫”之象:易学道学居太极核心,五行与中医居乾(天)位,佛学、墨学居兑(泽)位,法家之学居离(火)位,兵家思想居震(雷)位,儒学儒商居巽(风)位,鬼谷子纵横家居坎(水)位,名家居艮(山)位,杂家、农家居坤(地)位。
其一是德为首,仁礼合一,这是儒家思想竭力推崇的;
其二是儒家的中庸与道家的顺其自然,以儒道互补的架构,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
其三是将佛家思想融入其中,构成了“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这样一种矛盾的统一体。
1.儒家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道德规范
孔子的理想人格:入世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道家的理想人格:出世态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儒家精神--人生的兴奋剂
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
战斗的亚圣--孟子
儒家精神的困境
3、道家精神--人生的安慰剂
示弱的强者--老子
心灵家园的守望者--庄子
道家精神的庸俗化
4、佛家精神--人生的麻醉剂
佛之故乡--印度佛教
西学东渐--汉传佛教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三、传统文化下的人性回归
1.认识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忠是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民族,忠于国家。
孝是孝敬父母,孝敬老人。
诚是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信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礼是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为人的素养。
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
廉是清廉高尚,无私无欲,不占不贪,洁身自好,奉公为民。
耻是羞耻心,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这八项基本道德构筑成了炎黄子孙道德准则的基石,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 从传统的观点讲,中国人的人情观就是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
2.传统文化下的职业精神解读
忠孝为先,中国人拜“天地君亲师”,简单地讲就是做人要懂得规矩,“为人臣止于敬”。
案例:子贡的智与勇
启示:敬,是道德操守,对职业要充满敬畏,尊重职业是自尊的最高体现,外在特征就是学会感恩。
所谓“仁义”,讲的也是人际关系。“仁”的字形就是“两人”,即将心比心,慈悲宽怀。“义”的简体字形是“两人一心”,意即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案例:钓鱼还是网鱼?孔子告诉我们的仁义观
道德强调的是手段和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目的和结果。包容比公平正义更重要。
“礼义”的另一种讲法就是孔老夫子天天挂在嘴上的“克己复礼”,即忍耐克制,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做一个智者!君子天生吃亏,小人天生得利
聪明者做利害判断,智慧者做是非判断
鲁达法号为何叫智深而不叫聪明?
案例:如何不泯灭智之心?
钱穆:多思则多私
老子:抱朴见素
李贽:赤子之心
启示: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包容!
“廉耻”是道德底线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人人皆有廉耻
王守仁教化盗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太史公的哀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要让金钱之手撕下人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结束语: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祉而劳动的职业,那么,任何困难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我们是为大众而献身的;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却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

人生哲学培训

上一篇: 情商与沟通课程大纲
下一篇: 团队建设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