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开发课程
课程背景:
人生病了需要找医院的医生来治,但企业得病了最好自己治,因为这种治疗的“靶向性”更明确。
培训是治疗企业病的常用手段,但作为强身治病的重要手段,内训课程的开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员工质疑和抱怨。
其核心原因有以下三点:
1 药不对症
医生开药前一定是一番细致的“望闻问切”。而内训师开发课程的依据,往往是简单的调研或领导的吩咐,甚至靠假设臆断。“因”找错了,“果”将不“果”。
2 课品不高
很多治企业病的药就藏在员工脑子里,关键是能否有效萃取出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如果仅仅靠东拼西凑、照猫画虎式的抓药,药效肯定大打折扣。
3 开发门槛过高
其实这些道理,开发者都懂,那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到呢?因为过程太难了。经典的课程开发流程详实而严谨,但对于内训师来说太过复杂,很难被运用起来。
内训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同时又得简单、容易上手。
本课程依据经典的课程开发理论,结合企业内训师实际状况,经过简化改装而成。保留核心环节,去除过于繁琐部分,经过“傻瓜化”改进,具有“一听就会,一用就有效”的特点。
课程收益:
1、帮助内训师了解基本的课程开发流程及对应要点
2、帮助内训师具备初步的开发新课及优化原有课程的能力
3、能够借用结构的方法,设计有效的开场、知识讲解、总结收尾环节
4、戒除常见“口、眼、身、手、走”方面的错误,提升内训师的职业风范
5、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充分且有效的互动环节,以保障教学对象的主动参与
讲练占比:
讲师讲授:学员演练 ≈7:3
授课对象:
企业内训师、培训管理者、有带教职责者
产出预期:
无明确产出,以赋能为主(具体需沟通后再定)
建议人数:
10-35人*,可适当上下浮动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操演练、多个游戏化互动
详细版大纲
-课程内容开发部分-
引入篇:好课程的三个标准
一、言之有物 聚焦问题
1.聚焦业务痛点
2.给出明确解决方案
二、言之有序 便于记忆
1.逻辑清晰
2.重点突出
三、言之有趣 干湿搭配
1.化干货为案例
2.化单向讲授为共同参与
第一讲:先定人 再定题--把课程讲到学员的“心坎”里
一、三轮聚焦 锁定业务痛点
1.聚焦对象
2.聚焦任务
3.聚焦问题
二、两个维度确定刚需课题
1.不务正业型:个人需要 组织不需
2.一头热乎型:组织需要 学员不需
3.强身健体型:组织需要 学员需要
4.两头较好型:组织急需 学员急需
第二讲:定目标--课堂上需要完成的KPI
一、制定目标的重要意义
1.围绕业务问题 不偏离
2.检验教学效果 有标准
3.督促教学过程 有准绳
二、教学目标的格式要求(ABCD格式)
1.A:某人
2.B:干某事
3.C:某条件
4.D:某程度
三、教学目标的三个重要原则
1.可衡量
2.必检验
3.保证问题被解决
第三讲:定干货 搭结构--萃取个人经验
一、定干货
1.缺干货的表现
1)只有理念,无方法
2)有方法,不够细化
3)有步骤,门槛过高
2.干货的构成
1)步骤 流程
2)要点 难点
3)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4)工具表单/话术
3.细化颗粒 榨出干货
1)一级细化:步骤名称
2)二级细化:具体行为
3)三级细化:问题/方法
4)四级细化:落地工具
二、搭结构
1.合并章节
1)合并同类知识点
2)剔除冗余内容
2.章节命名
3.搭建逻辑
1)Why-What-How式
2)时间式
3)并列式
4)流程式
第四讲:定形式--干湿搭配 拒绝枯燥
一、搭配案例
1.案例的形式
1)文字类
2)图片类
3)视频类
2.案例的类别
1)佐证型:塑造价值
2)解释型:降低理解门槛
3.需要添加案例的场景
1)枯燥的知识
2)重点的知识
3)专业的知识
4)空洞的理念
二、搭配教学活动
1.提问互动
2.小组研讨
3.案例分析
4.模拟演练
5.出题测试
三、课程心电图:让课堂“律动”起来
第五讲:定评估--检验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对知识类内容的评估
1.评估重点:记忆程度
2.评估方式
1)出题测试
2)提问回答
二、对技能类内容的评估
1.评估重点:应用程度
2.评估方式
1)角色扮演
2)情境模拟
4)案例分析
3)实操/模拟实操
第六讲:定标题--让学员蠢蠢欲动
标题的类别
1.课程标题
1)一句话式标题
2)主副式标题
2.章节标题
标题需具备的功能
1.温饱级:简单明了
2.小康级:富含新意
3.富贵级:激发欲望
-授课技巧部分-
引入篇:建认知 明理念
一、什么是成功的培训?
1.记得住
2.学得会
3.用得出
二、分享/演讲/培训的差别
1.分享式培训:以自我为中心
2.演讲式培训:以知识为中心
3.真正的培训:以学员为中心
三、内训师授课常见问题
1.照本宣科 太枯燥
2.术语过多 难理解
3.宣导理念 不落地
4.缺乏互动 无参与
四、课程的分类
1.知识类
1)记住为目标
2)需对知识做“精加工”
2.技能类
1)应用为目标
2)需加入大量的实操演练
3.态度类
1)触动为目标
2)需加入大量故事案例等
第一讲:塑造讲师的职业风范
一、用声音塑造气场
1.放大嗓门
2.抑/扬/顿/挫
二、用肢体拉近距离
1.站姿
2.手势
3.走动
4.眼神/表情
三、快速化解紧张情绪
1.接纳紧张
2.关注“笑脸”
3.超量的准备
四、意外情况的应对
1.忘词
2.互动冷场
3.刺头挑战
第二讲:开场勾--抓住眼球 激发兴趣
一、自我介绍 树立权威
1.学历
2.经历
3.成就事件
二、刺激痛点 导入价值
1.扎心三问
2.反例刺激
3.制造差距
三、破冰游戏 营造氛围
1.姓名帐篷
2.搭讪高手
3.共建家园
第三讲:教/练--深入浅出 拒绝枯燥
一、“教”的清晰--结构化
1.P:引发问题
2.E:解释分析
3.E:举例说明
4.T:检测巩固
二、“教”的形象--右脑化
1.右脑化教学的优势
1)化繁为简
2)避免枯燥
3)塑造价值
2.右脑化教学的常用方式
1)举例子(文/图/视频)
2)打比方
3)图示化
三、“教”的有趣--互动化
1.互动式教学的优势
1)增加课堂趣味
2)促进知识转化
3)降低老师压力
2.常用的6种互动方式
1)提问互动法
2)小组研讨法
3)案例分析法
4)模拟实操法
5)角色扮演法
6)出题挑战法
四、“记”的牢靠--口诀化
1.提炼记忆点
1)切块
2)压缩
3)提纯
2.串联记忆点
1)成语串联法
2)隐喻串联法
3)画面串联法
第四讲:收尾--“1+3”结构
一、1个基础项:复习巩固
1.互教互学复习法
2.海外游学复习法
3.知识竞赛复习法
二、3个加分项
1.解答疑问
2.感性升华
3.号召行动
TTT开发课程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