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沟通技巧 [返回PC端]

新生代员工“教练式”沟通管理

发布时间:2025-02-20 10:21:51

讲师:曾贝贝天数:1天费用:元/人关注:66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新生代员工沟通培训

课程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无处不沟通无处不协调,企业管理需要高效沟通发挥工作绩效,夫妻关系需要情感交流经营幸福家庭,人际交往需要信息交流建立人脉财富,父母家人需要沟通关爱尽到子女孝道……可见人生在世,沟通是第一重要生产力。
什么是沟通?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大批“00后”不可逆转的涌入企业,构成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已逐渐成为企业主力员工,部分人员还走上了管理岗位、这些新生代的员工和管理者在很多方面显现出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管理者在头痛,社会在忧心,我们该如何适从?其实“00后”并不是洪水猛兽。自信、进取、有抱负、重视学习是很多企业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优点。只要引导得法,激励有方,“00后”所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本次课程就是培养和提升管理者与新生代员工沟通的能力。

课程收益:
● 能理解新生代员工的特点,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沟通方式
● 懂得新生代员工心目中理想上司的要素,有助于提升匹配的管理能力
● 理解教练式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用新管理方式解决新生代的沟通问题
● 学会教练式沟通模型,活用模型处理新生代的沟通冲突

课程对象:新晋管理、基层管理、主管、干部等管理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讲:了解新生代员工特点
一、新生代的成长环境
1、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不懂社交/不懂体谅/不懂自立/不会动手
2、社会开放环境:拜金主义/良知丧失/海外风情
3、信息爆炸环境:电游世界/电玩娱乐/指尖生活
4、流水线上的“生命之轻”
案例:富士康到底怎么了?
二、新生代的“三观”
1、物质的世界观
2、迷茫的人生观
3、对错的价值观
案例:“水和刀”的作用
三、新生代职场表现
1、好的职场表现
2、不好的职场表现
讨论:职场表现的背后原因
3、企业的需求是什么
案例:一组漫画的启示
乔哈里视窗: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1)开放区
2)盲目区
3)隐藏区
4)未知区
小测试:你的管理沟通技巧如何?
四、新生代员工心目中理想上司的要素
1、主管应有的心态
2、管理者如何调适角色
案例:吴起吮伤
3、修炼3Q与塑造你对员工的影响力
4、新生代员工能担起重任吗
案例:新生代员工不是洪水猛兽
小组讨论:你愿意和什么样的同事相处?

第二讲:与新生代沟通的新利器
一、传统管理模式vs教练管理模式
1、传统管理模式特点:会议多,说多做少,沟通闭塞,忙于应酬
2、教练管理模式特点:转变角色,自我定位,激发员工潜能,提升组织绩效
二、传统管理者向教练管理者四大转变
转变一:从“提供方案”到“主动探索”
转变二:从“对事管理”到“对人领导”
转变三:从“单向激励”到“自我超越”
转变四:从“野牛领导”到“雁阵领导”
案例:“授人以渔”,“墨菲定律”,通用CEO杰克·韦尔奇故事
视频:《请叫我总监》片段,《爱丽丝漫游奇境》片段
讨论:对于管理者,应如何做到“激励员工超越自我,自主实现工作目标”?
三、优秀教练管理者具备的三要素
1、承诺要素
2、同理心要素
3、沟通要素
四、教练技术的四个关键步骤
1、厘清目标步骤
2、反映真相步骤
3、迁善心态步骤
4、行动计划步骤
练习:平衡轮
案例:《易经》片段
讨论:当员工遭遇挫折时,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第三讲:教练式沟通模型,打造超强说服沟通力
一、新旧对话模式
1、旧模式
案例:一家集团公司高管会议,主题是“转型之年运营目标确定”,会上各事业部经理的不同反应。
2、新模式
案例:一次主管会议上,某事业部经理阐述家中变故时,其他事业部经理的反应。
练习:新旧模式对比
二、教练最小化模型之“积极聆听”
1、聆听重要性-小测试
2、聆听五个层次和六个要点
3、结构化倾听模型:感受-事实-行动
工具:TFA聆听模型
教练活动:TFA聆听体验练习
三、教练最小化模型之“反馈四层次”
1、层次一:赞美、表扬、鼓励
2、层次二:认可、肯定
3、层次三:I SEE YOU
4、层次四:关注、陪伴、支持
5、赞美公式(赞美=打追光+轻轻地+深深地+常常地)
6、接受回应和赞美的方式
1)大方接受
2)开放性结尾
教练活动:反馈体验练习
案例:刘擎老师,作家亦舒
视频:胡歌获奖发言
四、教练最小化模型之“强有力的发问”
1、逻辑层次模式(罗伯特·迪尔茨)
2、六大“强有力发问”类型
1)开放式类型
2)如何式类型
3)未来式类型
4)假如式类型
5)刻度式类型
6)封闭式类型
案例:各类问题举例
教练活动:发问体验练习
五、教练最小化模型之“同在感”
1、“理解”“同理心”“共情”的区别
1)理解:认知上的了解,明白
2)同理心:又名“共情”,设身处地着想
3)同在感:深度聆听,全然关注
2、“同在感”是关注、支持、陪伴
3、“同在感”需要“看见”的力量
教练活动:同在感体验练习
案例:真实教练案例
讨论:为什么教练要做到“同在感”?

新生代员工沟通培训

上一篇: 职场局中局—新晋管理者的技能修炼(版权)
下一篇: 管人先管己-卓越领导者的六项精进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