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部哲学典籍叫《周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周易》中的“易”,其实就“变”的意思。面对复杂的事物和变化的世界,中国国学主张以“变”去应对“变”。
今天的职场中,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屡屡碰壁,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又被老板涮了一回”,或者“这次又让‘小人’给暗算了”等等,以至最后发出了“职场的别名叫江湖”的感叹!职场失意的人,到底是因为能力不足还是自身性格出了问题?作为大学毕业生,如何与资本的所有者老板相处?
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的黯然出局,究竟是业绩不佳还是所谓“高层斗争”的牺牲品?职场中真的有“雷区”和“禁区”吗?种种疑问,已不只发生在中小企业和普通经理人的身上,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知名大企业和高级经理人中间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偶然吗?在中国企业这个“小社会”里,到底存在着哪些与“大社会”相通的东西?涉足其间的人究竟需要怎样的生存智慧?
其实,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要正确认识自我。中国国学主张“人要贵有自知自明”。我们说中国儒家主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我认为正确认识自我是“修身”的重要表现。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并搞清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职业规划错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下面我们与同学们做一个现场互动调查与采访。
(互动,内容略)
本人金久皓认为:把理想混淆成目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理想在大学生眼里是个很陌生的字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显得越来越成熟,已经把已经把理想当作了儿童的专利而远离自己的头脑。即使有一部分人有理想,也把理想错当成了目标。理想确实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的最终表现,在职业上的职业理想更多的表现为是某个具体的职位,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企业文化总监,那你要干的企业文化专员,企业文化主管等职位就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职业目标了,而很多大学生却只是着眼于职业理想,而不去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职业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有人形象的比喻说:这就好比你要盖十层楼,但在真正的执行时你却不想盖前九层,你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在你么梦想十层时你的梦也就从而落空了。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如有的人希望成为明星,成为科学家,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国家主席……这些看似很难实现的理想,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是世界首富的,国家主席的。(除极少数的外,如英国或者日本),因此,在职业发展上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们的大学生却把职业理想仅仅当作了理想,甚至很多人将理想转化为目标。目标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是我们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只有把宏大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的可实现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会最终得以实现。但悲哀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整天喊着要实现职业理想时,却没有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更没有去把转化的职业目标实现,最终,宏大的职业理想转为职业空想了。
错把手段当目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人指出,在我们把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后,我们要看看有哪些手段可以实现职业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当作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段时,很多人已经是在为选择操作手段而选择操作手段了。他忘了我们选择操作手段是为了什么了,从而导致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或者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把我们专业知识的不足弥补,但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习,或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上下很大的功夫,还要不断的激励自己要学习不要玩等,这些统统都已经偏离了他学习的目标了,而在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上已经不是他要学习的目的了。
另外,错把途径当结果,错把行业当岗位,错把就业当择业,错把择业当专业,错把专业当能力,错把知识当技能,错把兴趣当工作,也是一些原因。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