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是一个过程,是帮助人们团结在一起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它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形成的。历史上伟大的领袖们都具备一些特质,比如自信。一个自信的人在人群中往往是焦点,在面临选择时也能给出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领导力的体现,比如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那些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协调不同人员,调动大家积极性,让大家主动参与活动的孩子就展现出了一定的领导力。
二、培养孩子领导力的必要性
(一)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进入职场,具备领导力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在团队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拥有领导力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带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例如在一些项目式学习中,具备领导力的孩子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进度安排等工作。
(二)促进个人成长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驱动力。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孩子到了初中、高中还依赖父母和老师的外力推动,那么其自我驱动力是不足的。而领导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更加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
三、培养孩子领导力的具体方法
(一)时常鼓励和夸奖 孩子的每一次小小成功都孕育着更大成功的种子。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如学会自己走路,家长就应该给予赞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过度夸奖或者从不批评。在批评时也要循循善诱、语气得当。比如在一场足球赛后,不应强调孩子的失误,像“刚才防守这么虚的机会,你居然没有进球”这种话可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应该先赞扬孩子的努力,如“你这场带球过人做得特别棒”,然后再提出改进的方向,“但我敢打赌,如果我们再加强训练,你的射门技术也会大为改观”。
(二)放手让孩子去探索 大人往往崇拜勇于探索和挑战的人,却常常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总是想让孩子处于安全地带。其实这不利于孩子领导力的培养。就像有两个孩子都通过了初级阅读考试,一个孩子愿意学习高级阅读课程,另一个孩子则希望仍与初学者在一起,且后者的父母也不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往往愿意探索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三)盯住成功,不怕失败 很多家长唯恐孩子犯错误、受伤、受挫,但要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就必须鼓励他们尝试。只有那些敢于抓住机会、不畏失败的孩子才会吸引别人,也只有在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应付*的孩子才更有力量成为领导者。例如孩子在参加科技比赛时,可能会遇到实验失败的情况,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从失败中吸取经验,重新尝试。
(四)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让他们明白时间的宝贵性。然后逐步给孩子创造自己安排把握时间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做作业、阅读、玩耍的时间。这有助于孩子在团队中更好地组织任务、安排进度,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看起来简单,实际做好并不容易,而很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是沟通高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家庭会议中,鼓励孩子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发言。
(六)培养孩子团队合作意识 要让孩子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每一个成员,顾全大局,不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或者完成小组作业时,教导孩子学会分工合作,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
(七)培养孩子面对逆境挫折的抗压能力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败,这个时候需要懂得归零。一个有勇气归零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迅速调整心态,重新出发。例如孩子在考试失利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让孩子能够积极面对挫折,这也是领导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八)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家长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早日树立自己人生的目标。当孩子有了目标后,就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并且在团队中也能够为团队指明方向。
四、培养孩子领导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培养领导力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外向,更容易在团队中展现领导才能;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但他们可能在思考问题、制定策略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二)营造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在学校里,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领导力。
(三)持续培养和引导 领导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持续关注孩子的发展,不断给予指导和鼓励。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并注意相关的事项,能够让孩子逐步具备领导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