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O与工程变更
ECO(Engineer Change Order):当工程资料存在问题时,工程部发出的工程改动要求。此指令旨在修正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ECR(Engineer Change Request):当生产部门等发现工程资料有问题时,会向工程部发出资料变更请求。当工程部同意后,会发出ECO以实施变更。
2. 其他术语释义
PEN(Professional Executing Network):该术语代表了一个专业人士的网络或平台。
PCN(Process Change Notification):意为工艺变更通知,用于告知相关方工艺上的调整。
MPL(劳动边际产量):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衡量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操作程序详细描述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旨在规范日常的工作流程。
3. 品质管理的要素与体系
品质管理简介: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途径,旨在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实现长期成功。
品质管理基本要素包括人力、设备、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等方面,每个要素都对品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质管理体系: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精益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等,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体系。
4. 质量管理体系详解
定义与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等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与实施步骤:包括符合性、惟一性、系统性、全面有效性、预防性、动态性和持续受控等特点。实施时需经过策划与设计、组织落实、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等多个步骤。
质量体系的认证程序:包括申请、现场审核前的准备、现场审核、认证批准以及后续的审核和维护工作。也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及作用。
5. 结尾与拓展
有关品质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更多专业知识已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醒企业重视质量,持续改进,通过优化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标题:打造企业高效运行的关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解析
一、引言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旨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一个完善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必备特点
1. 惟一性:每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其独特的质量目标、产品特性和流程设计,惟一性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特征。
2. 系统性:质量管理体系应是一个系统的组合,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 全面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应能全面覆盖企业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既要满足内部需求,也要满足外部顾客和认证机构的要求。
4. 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预防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5. 动态性: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6. 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确保质量管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权限、流程等。
2. 教育培训与统一认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ISO 9001:2008标准意识,统一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3. 组织实施:拟定计划,落实组织结构,配备必要的资源。
4. 文件编制:制定质量手册,建立支持性文件,明确各项质量活动的实施要求和程序。
5. 试运行与审核:进行质量体系的试运行和审核,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6. 审核与评审: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维护
1. 认证公司选择: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认证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申请。
2. 现场审核:认证公司进行现场审核,评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 认证批准与后续审核:经过认证公司审核通过后,企业将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需进行后续的监督审核和再认证。
4. 维护与持续改进:企业应持续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维护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认证机构是第三方组织,如BSI、DNV、TUV和CQC等,它们能够前往贵公司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若贵公司符合相关标准,这些机构会颁发证书。选择认证机构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工厂经验、地理范围、价格以及服务水准。关键目标是找到最适合您需求的认证机构。
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首先需要撰写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高级别文件,概述您对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是什么、为什么实施以及如何在业务中执行。
接下来,建立支持性文件。这些文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存在,清晰简洁地列出完成一项工作的关键步骤,包括由谁负责、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沟通和培训。在实施阶段,所有执行程序的人都需要收集并记录证据,证明规定的任务已经完成,且完成情况符合规定。
在体系实施后约六周,进行预审核服务。此服务的目的是找出哪些区域的质量管理体系未达到标准,以便在初审前确定改进方向。
随后是与认证机构安排初审的阶段。在此阶段,认证机构将审核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决定是否颁发证书。
一旦获得认证并拿到证书,您可以对外宣传您的企业已成功获得认证(需遵守使用原则)。为保证认证资格,您需要继续实施所有质量体系,因为认证机构会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审核)。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需进行再次评价(复评),若复评合格则更换认证证书。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主要包括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在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
教育培训和统一认识是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组织落实和拟定计划是确保质量体系顺利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明确目标和任务。
确定质量方针和制定质量目标是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质量方针应体现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和对顾客的承诺,成为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
现状调查和分析是为了了解组织的实际情况,包括体系情况、产品特点、组织结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以及人员水平等。基于这些分析,可以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
最后阶段是调整组织结构并配备资源。需要根据质量活动的需要来调整组织结构,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需要为质量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和人员支持。
在完成了质量体系的策划和设计后,下一步是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这些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它们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需要清晰明了地描述各项质量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关于质量体系文件编制的内容与要求,从体系建设的视角出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
一、体系文件的制定应当放置在工作的第一阶段完成后进行,此举可以确保其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及与实际情况的紧密联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交叉进行。若忽视前期工作,直接着手编制体系文件,则可能产生内容缺乏连贯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弊端。
二、除质量手册需由组织统一负责制定外,其他相关文件应由对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分头编制。首先提出草案,再进行组织审核,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文件执行效率,也使得文件更具可操作性。
三、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需与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紧密结合。依据所选择的质量体系要求,逐步展开各项质量活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质量活动),并将质量职能具体分配到各个部门。可以采用矩阵图的形式来表述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情况,这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件附在质量手册之后。
四、为确保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协调统一,应在编制前制定“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有的质量手册(若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等收集在一起,与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比对,从而明确新编、增编或需要修订的质量体系文件项目。
五、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情况,应加强文件间的层次协调和文件与文件之间的协调。即使如此,一套优秀的质量体系文件仍然需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修订和完善。
六、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核心在于注重实效,而非仅仅走形式。这要求在总体和原则上满足ISO9000族标准的也要在具体方法和实践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