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工作效率

解析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组织与管理的关键要素面向未来趋势的探讨(2025版)
发布时间:2025-01-28 14:27:48

讲师:   已加入:天   关注:50   


施工企业组织结构模式有哪些呢?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建筑企业组织形式。为了让生产顺利进行,企业会将不同工种的工人、不同职务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组织,充分利用生产资料的组织管理形式。

确定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要求组织结构精干、高效,分工、协作,以及适应社会环境,增加应变能力等。合理的组织结构应该人员分工明确、配备合理、权责分明。我国建筑企业常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直线职能制,它能保证企业内有统一的指挥和管理,避免多头领导和无人负责等混乱现象。

那么,施工现场的组织机构是指什么呢?它指的是项目的管理结构,常见的管理结构形式有职能组织结构、线性组织结构和矩阵组织结构。

施工组织设计由几个部分组成呢?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其中,施工组织总设计是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则是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约束作用;而施工方案则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

建筑项目的承包模式也有多种,如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设计—建造(DB)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例如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协调工作量,但由于采用总价合同,业主对变更的控制力度较小。而项目管理承包模式有利于节省项目投资,提高管理水平,但业主参与程度低,协调难度大。设计—建造模式有利于控制成本和缩短工期,但风险责任单一。在选择承包模式时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2. 不足之处概述:

在建设过程中,业主的最终设计以及细节掌控能力受限。在设计阶段,承包商的方案对工程的性价比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DB模式中,承包商面临较大风险。而在施工之前,建筑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主招标时提供的功能描述书的质量,这也会影响总承包商的设计水平,进而对设计质量产生影响。当前这一模式的应用时间尚短,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不完备,也没有专业的险种作为支撑。而且这种交付方式相对复杂,其市场竞争性较小。

4. 平行发包(DBB)模式的特点:

该模式的管理方法较为成熟,各参与方对相关程序较为熟悉。业主在咨询设计人员选择上具有较大自由度,可更好地控制设计要求。该模式允许业主自由选择工程师,并采用通用的标准合同文本,这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该模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项目周期相对较长,业主需与设计、施工方分别签约并自行管理项目,这导致管理费用较高。设计的可施工性可能较差,工程师在项目目标控制上的能力也较弱。这不利于工程事故责任的划分,因为图纸问题可能引发多起争端和索赔。尽管如此,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仍然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合同条件下。

在中国,这种管理模式与“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基本制度密切相关,并大多参照了世行、亚行和FIDIC的传统模式。

5. 施工管理承包(CM)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在项目进度控制方面,CM模式通过分散发包、集中管理的方式使设计与施工充分衔接,从而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CM单位与设单位之间的协调可以减少因修改设计而导致的工期延误。在投资控制方面,CM单位能够协助业主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挖掘节约投资的潜力,并大大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如果采用具有GMP的CM模式,CM单位还将对工程费用承担更直接的经济责任,从而降低业主在工程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在质量控制方面,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和相互协调有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该模式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对CM经理及其所在单位的资质和信誉要求较高。分项招标可能导致承包费用较高。CM模式通常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对合同范本的要求也较高。

6. 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的利弊:

该模式可以减轻主权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将公营机构的风险转移给私营承包商,从而避免公营机构承担项目的全部风险。它能够吸引国外投资,支持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BOT项目通常由外国公司承包,这为项目所在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既为国内承包商提供了发展机会,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融合。

该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特许权期限内,可能会失去对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控制。参与方众多、结构复杂、项目前期过长以及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这可能导致大量的税收流失、设施的掠夺性经营以及项目完成后的大量外汇流出。风险分摊也可能存在不对称性。

7.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PPP)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优点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就共同参与论证,这有利于尽早确定项目的融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并节省投资。双方的风险分配更为合理,从而降低了承建商与投资商的风险及融资难度。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的合作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同时也使项目参与各方形成战略联盟并对协调各方利益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对于而言确定合作公司并负有一定责任增加了其风险负担组织形式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管理上的协调难度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也可能成为一个争议点。

其他管理模式简述:

1. 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利用家族血缘关系进行企业管理尝试通过内聚功能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2. 友情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企业初创阶段具有积极意义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友情可能会淡化导致企业衰落甚至破产。

3. 制度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的模式责权利对称是该模式的特点之一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形成一种混合性的管理模式。

扩展思考:东方文化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与西方存在


上一篇: 解析新时代企业管理师的专业领域概览 或 探寻企业管理
下一篇: 解析施工企业管理费:内容构成及关键费用解读(2025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